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首先讨论三峡黄腊石滑坡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从区域上分析了断层、节理的发育规律,结合滑坡区平硐勘探结果,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线弹性和精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斜坡的应力场和形变场及其随时间变化过程。综合地质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阐述了滑坡深部破裂带的成因、坡体岩层弯曲变形机制及斜坡现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论述了三峡库区危险性和危害性最大的链子崖危岩体与黄腊石滑坡的地质特征及其防治工程。针对它们的形成机制与诱发因素,链子崖危岩体的防治,主要采取底部煤层人区的承重阻滑工程与其上危岩体的预应力锚固工程,黄腊石滑坡的防治,主要采取地表与地下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黄腊石和黄土坡滑坡分形分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复杂滑坡轨迹结构演化及其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的新途径, 利用分形分维理论, 分析三峡库首区黄腊石滑坡和黄土坡滑坡边界轨迹的几何分形结构, 并采用盒维数法分别求得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东部小滑坡群和整个滑坡系统及黄土坡滑坡分形结构的特征性斜率曲线和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 每个滑坡群的轨迹结构具有其特征性的分维值, 轨迹结构越复杂, 结构层次越清楚, 分维值越高.其中, 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的分维值最高, D =1.483, 黄土坡滑坡的分维值最低, D =1.111.主要结论包括: (1) 滑坡边界轨迹存在统计上的自相似性, 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2) 滑坡轨迹结构的宏观扩展变形过程是一个增维过程, 而不是降维过程; (3) 滑坡轨迹结构越复杂, 有序性越好, 分维值越高, 其稳定性越差; 因此, 分数维可作为衡量滑坡轨迹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6.
在对长江三峡库区黄腊石大石板滑坡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介绍了大石板滑坡的概况和其排水治理方案,对其地下水位监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后,模拟了8个滑坡地下排水治理方案.利用geo—slope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从排水效果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分析,得出了大石板滑坡地下排水井和纵向平硐位置布置在滑坡的中前缘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降雨条件下滑坡灾害及滑坡排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诱发黄腊石滑坡的典型降雨过程给出了设计降雨过程和入渗曲线。 并对降雨条件下滑坡的非饱和非稳定渗流进行了分析。 重点对黄腊石滑坡群石榴树包滑坡失稳后所造成的灾害及滑坡排水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长江三峡区黄腊石边坡地下水位的实际监测资料及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岩土塑性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充水条件下堆积层边坡坡体临界塑性区滑移深度数学评价模型,并运用该评价模型对部分充水条件下黄腊石边坡的临界滑移塑性区深度进行了计算与评价。并以此评价结果为基础,运用剩余下滑推力法确定了该边坡稳定性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发现了地下水及其变化已成为影响和控制黄腊石石榴树包边坡整体稳定性最为敏感的关键因素,为该边坡稳定性趋势预测与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峡黄腊石滑坡深部变形,破裂带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详细的地质调研和微观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深部变形和深部破裂带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采用相似材料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模拟结果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贺可强  李相然  孙林娜  王思敬 《岩土力学》2008,29(11):2983-2989
在系统分析堆积层滑坡的物质组成和失稳动因的基础上,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了将月降雨量及其变化作为该滑坡的加卸载参数,相应月平均位移速率及其变化值为加卸载响应参数,由此所确定的位移加卸载响应比作为堆积层滑坡的位移动力学参数.并根据三峡库区降雨量与堆积层边坡位移相关关系论证了应用该位移动力学参数评价堆积层边坡稳定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运用加卸载响应比动力学参数对三峡库区黄腊石滑坡排水工程实施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该边坡排水工程前后的稳定性变化相吻合.这表明了加卸载响应比位移动力学参数是堆积层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有效位移动力学参数,可以运用该位移动力学参数对该类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