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6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南矿区山体崩塌成因机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的矿区具有相似的地理、地质环境,通过四川芙蓉煤矿白岩崩塌的典型实例,对西南矿区山体崩塌的成灾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了西南矿区山体崩塌的成因机制,并简要提出了对该煤矿开发与综合治理建议,指出了加强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强调开展系统工程防灾的重要性,并为该煤矿解决正常采掘接替及工作面的布置问题作出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6月18日以来,景宁县普降大暴雨,洪水;中毁道路、房屋、桥梁、电力通讯设备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截止23日统计,这次洪灾共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106起。在这次抗洪中,县国土资源局早准备、早部署,有效地组织抗洪,全局出动抗洪23次59人。县乡村各级干部战斗在抗洪一线,特别是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乡镇村干部和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紧急撤离63个隐患点中的1503人,  相似文献   
3.
1989年2月25日夜晚,一场自然灾害在人们毫无知觉中发生了。  相似文献   
4.
川西108国道高位崩塌成因与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5月25日于川西108国道某段发生的高位崩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合地质调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爆破振动效应分析以及历史崩塌与降雨关系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地形高陡、岩体破碎及降雨诱发等是崩塌产生的主要原因,爆破振动对其也有轻微间接影响。根据边坡形态及塌落高度,运用运动学原理及能量法还对崩塌体的撞击速度及冲击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地震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甘肃和陕西等省地震区84个县(市、区)发现重大地质灾害点8439处,威胁1093667人的生命安全。地震区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其次是甘肃省,陕西省相对较少。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其次为中型、大型,巨型较少。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华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多分布在东南、南部花岗岩区、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区等广大中低山及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等特点。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地形地貌与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它制约着崩、滑、塌等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激发因素,决定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避让、预防、监测及治理措施,做到避让与治理结合,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点状灾害以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为主;面状灾害以生物防治为主;采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兴国 《今日国土》2008,(11):F0003-F0003
大红岩景区距武义县城20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距今80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受地球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和几千万年的熔岩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大红岩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号称中国丹霞赤壁之最,这里不仅风景秀丽,  相似文献   
8.
林南仓属于低瓦斯矿井,但存在高瓦斯区域。煤层和采空区是瓦斯的主要来源,尤以采空涌出量大,给煤矿生产和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通过在1129综采工作面风道施工高位瓦斯孔,把钻孔打到采空区一侧煤层顶板以上冒落裂隙带内,用钻孔进行瓦斯抽放,使采空内的瓦斯通过裂隙带沿钻孔抽出,有效降低综采工作面瓦斯浓度,保证综采工作面正常回采和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诱发招远市金矿区崩塌的自然和人为因数,然后运用遥感技术对金矿区遥感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诱发崩塌的条件因子,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各项诱发因子进行诊断分析,以此作为判断条件,在G 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诱发崩塌的条件因子进行空间分析,预测出招远金矿区发生崩塌的危害程度,为防治崩塌提供科学依据。预测结果表明,招远金矿区崩塌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其中,高危险区有36820 m2,中易发区有50 610 m2,低易发区有67 200 m2,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