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雄登寺-日霍脆韧性变形带呈近东西向展布,规模大。变形带内褐铁矿化蚀变强烈,化探异常发育,矿点、矿化点密集分布,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3.
郑世帅  徐夕生 《岩石学报》2021,37(12):3712-3734
破火山内出露的火山岩与浅成侵入岩为硅质岩浆演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从而备受关注。小雄破火山内的火山-侵入杂岩是中国东南沿海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包括小雄组火山岩(K2x)与两类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本文以小雄火山-侵入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破火山内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岩浆演化过程。系统的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小雄组火山岩形成于98~88Ma,并具有多期次喷发的特点,可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年龄分别为98~96Ma(K2x1)、95~92Ma(K2x2)、~ 88Ma(K2x3)。小雄花岗斑岩形成年龄为90Ma;正长斑岩形成稍晚,约88Ma。与下段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Nd-Hf同位素组成[εNdt)=-8.3~-7.2, εHft)=-11.8~-7.2]相比,中段流纹岩要更为亏损[εNdt)=-5.84~-5.32, εHft)=-10.1~-0.5]。研究表明,小雄组流纹质火山岩的母岩浆可能起源于发生在深部岩浆房中渐进的壳幔相互作用,中段流纹岩的源区混入了更多的亏损幔源组分。中段流纹岩与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Nd-Hf同位素组成,以及 "互补"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由发生在浅部岩浆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堆晶作用所制约。值得注意的是,正长斑岩与花岗斑岩并不存在直接的成因演化关系,两者应是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正长斑岩岩株具有高度一致的结晶年龄、微量元素特征以及Nd-Hf同位素组成,以上特征均表明小雄破火山内的正长斑岩具有相同的起源。正长斑岩母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混入了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组分,其地球化学成分变化主要受"普通辉石+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大石寨组发育两套火山岩,即林西地区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细碧-角斑岩类和大石寨地区钙碱性岩石系列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细碧岩的主元素以富铁为特征,成分类似于N-MORB,微量元素表现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细碧岩类形成于大石寨裂陷槽强烈拉张的中心位置,是地幔源区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生。大石寨地区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的化学成分表现为大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形成于大石寨裂隙槽拉张中心以外的环境,是地幔物质较低程度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严重混染的产物。大石寨裂隙槽中火山岩的这种独特的成分和组合特点可能反映了裂隙槽的形成是一个快速而短暂的强烈拉张过程。  相似文献   
5.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核三段储层天然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岩芯裂缝观察结果,通过与FMI,MAIN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对比,系统描述天然裂缝在成像测井上的影像特征,对地层裂缝特征参数进行了确定.成果反映出核三段地层中的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倾角在80°~90°之间.走向在100°~110°左右,宽度一般小于1 mm,裂缝长度主要在30 mm以内.  相似文献   
6.
埃达克岩及其成矿作用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初步探讨了埃达克岩与相关大型矿床的关系,指出与埃达克岩浆有关的分异同化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大型矿床;同时也强调了成矿后矿床保存的重要性。由于造山带的剥蚀速率快,导致和埃达克岩浆演化密切相关的形成于地壳浅部的大型斑岩矿床的保存有时限。因此在中国东部及“三北”地区中生代以前的造山带中,埃达克岩能否作为寻找相关大型矿床的标志值得商榷;但在新生代的西藏地区则是有可能的。近十年的研究认为中国东部侏罗纪—白垩纪的类似岩石并不属于埃达克岩系列,而是橄榄安粗岩及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它们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不排除有下地壳物质混染的可能)及其后的结晶分异;一些中生代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安山岩中黄铜矿矿石分析和制硫酸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山岩中的黄铜矿是庐江中生代陆相火山热液型铜矿床的原生矿,矿石中主要伴生黄铁矿及少量斑铜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物相分析结果,黄铜矿的粒度很细,只有细磨才能单体解离;它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且与脉石矿物接触疏松,适于粗磨抛尾。物性分析结果,黄铜矿在400~530℃、斑铜矿在450~600℃、黄铁矿在500~680℃氧化分解。实验研究表明,矿石经磨碎磁选,大部分的粗粒级的铁矿物能够回收;粗磨抛尾可获得铜、硫的粗精矿;然后再经硫酸化焙烧、酸浸、过滤、提纯、浓缩结晶可制得工业级硫酸铜。浸渣做炼铁原料,黄钾铁矾做Fe2O3颜料,有时还可回收金、银。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两侧的断陷型陆相火山盆地中,为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Rb-Sr全岩等时年龄变化于111.4~119.6Ma.岩石组合主要为粗面玄武岩-橄榄安粗岩-安粗岩-粗面岩.这套岩石在化学上具有富碱富钾、富铝贫钛、高氧化系数及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ISr值和明显偏低εNd值.根据对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的详细分析,表明这套岩石的成因应主要是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邱检生  王德滋 《地球科学》1996,21(5):546-552
山东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订分布在沂沭断裂及其两侧的断陷型陆相火山盆地,为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Rb-Sr全岩等时年龄变化于111.4 ̄119.6Ma,岩石组合主要为粗面玄武岩-橄榄安粗岩-安粗岩-粗面岩。  相似文献   
10.
川西乡城地区的球颗状玻镁安山岩是一种玻璃质、含辉石斑晶、具淬火结构的中性熔岩.它相对富硅富镁、贫钛贫磷,产于三叠纪川西义敦岛弧早期火山活动阶段.外观最醒目特征是具有球颗构造,从化学成分和岩浆性质分析,球颗构造是成岩过程中岩浆不混溶的直接产物.不混溶对岩石成分和结构起着控制作用;岩石中球颗相富硅碱,以玻璃质结构为主,而基质相富铁镁,以微晶结构为主.成岩时化学成分随岩浆不混溶发生相对分离,该岩浆属于一种低程度不混溶.结构差异是两相中矿物结晶能力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