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埕南断裂带埕913区块是济坳陷埕南断裂带目前已发现的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中唯一含油气区块。生、储、盖、圈闭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其提供了油气汇聚指向、相对的浅埋藏所对应的良好储集性能、发育多种圈闭等成藏必要或有利条件,但有别于其他区块的特殊条件是该砂砾岩体之上发育有泥岩盖层或内部发育泥岩隔层。断层面封堵与否是成藏最关键的因素,断层面封堵的基本条件是要求砂砾岩体之上有泥岩盖层或隔层,具泥岩盖层或隔层的砂砾岩体与断鼻、断块圈闭匹配方可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基本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断裂活动产生的裂缝。储层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分层”特点,优质储层主要呈层状叠合分布在不整合面下0~200m范围内的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岩溶储层具有大面积、多储集段含油气的特点,平面上整体表现为“西油东气,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鹰山组直接盖层良3—5段致密灰岩平面上具有“东厚西薄,北厚南薄”的分布特点,剖面上呈现“块状分布,横向相连,纵向叠置”的展布特征。鹰山组内部多套高阻层相互叠置,与下伏含油气层构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形成一套或多套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分层聚集。塔中北斜坡发育着一系列NE向左行走滑断裂,以之为边界,可以分为若干个构造区块。区块内油气水正常分异,相对高的部位聚集油气、低部位出水。块体内部油气多富集在距主干走滑断裂0.5~4.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深层油藏隔层由于其破裂压力小,受地静压力、构造应力的作用而形成裂缝,降低了其封闭性,从而影响油田注水开发的效果。以冀东油田高尚堡Es3^2 3油藏为例,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应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对我国东部深层油藏隔层裂缝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隔层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底水稠油油藏人工隔层形态展布及其影响因素.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利用人造岩心,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沉积特征、不同注入隔层介质速度、体积和黏度下隔层形态特征,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特征形成的隔层形态有明显区别,针对不同沉积特征地层应采取不同的堵水措施;注入速度越小越好,但考虑到凝胶固结的时间和施工作业可以适当提高注入速度;改变注入凝胶浓度,对隔层形态的影响较大,注入凝胶的浓度越高、黏度越大,纵向上隔层厚度也越大;注入体积越大形成的隔层半径和厚度越大,但整体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5.
封存箱与油气成藏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兴熙 《地学前缘》2004,11(4):609-616
自然界的任何一种作用都是在一定的物质结构中发生的 ,油气成藏作用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与封存箱结构有非常密切关系的。封存箱这种地质结构在沉积盆地中 ,尤其是盆地的深部相当广泛地存在。它不仅是流体的分隔体 ,而且也分隔着不同的能量区。具有异常压力的封存箱比较容易认同 ,实际上正常压力的封存箱也是其重要的类型。自源式封存箱及靠近其顶板封隔层箱外的勘探目标常常是大、中型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主要结构类型 ,在其箱内和临近其顶板封隔层的箱外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地带。把封存箱的研究作为油气勘探决策程序的一个环节 ,找到大、中型的油气藏的几率将会大大地提高。塔里木盆地已经发现了各种类型的封存箱和在封存箱不同部位的大中型油气藏 ,它们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封存箱系列和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储层非均质性是沉积、成岩和构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储层非均质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剩余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储层沉积学原理,利用测井、钻井资料对研究区地层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研究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barrier layer thickness (BLT) are analyzed using Argo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with a locus on the effects of interannually varying salinit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El Nifi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The interannually varying BLT exhibits a zonal seesaw pattern across the equatorial Pacific during ENSO cycles.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wo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During E1 Nifio (La Nifia), the barrier layer (BL) is anomalously thin (thick) west of about 160°E, and thick (thin) to the east.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the western part: 130°-160°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T indicate a lead of one year relative to those of the ENSO onse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T can be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interannual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through its dominant effect on the isothermal layer depth (ILD). However,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the eastern part: 160~E- 170~W),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 almost synchronously vary with ENSO, with a lead of about two months relative to those of the local SST. In this regio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interannually varying salinity, mainly through its modulation effect on the mixed layer depth (MLD). As evaluated by a onedimensional boundary layer ocean model, the BL around the dateline induced by interannual salinity anomali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emperature fields in the upper ocean, indicating a positive feedback that acts to enhance ENSO.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水淹层定性解释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沉积单元是控制河道砂体水淹级别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不同沉积单元之间的水淹规律彼此独立,同一沉积单元内部水淹规律高度相关,而正确划分沉积单元是水淹层定性解释的关键.将地质上的沉积单元映射到测井曲线上,提出了解释单元的基本概念,利用稳定的泥岩隔层作为不同解释单元的分界标志,给出了利用电阻率曲线自动划分解释单元的方法与步骤.2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解释单元,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6.3%.  相似文献   
9.
隔层是潜山内幕油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潜山内幕隔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隔层岩石类型多样,且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其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分布特征影响着潜山内幕油气的分布。根据潜山内幕隔层与油气的配置关系,将隔层控制下的潜山内幕油气分布模式划分为顶部遮挡型、底部遮挡型、侧向遮挡型和顶底夹持型等4种类型。中央隆起带潜山深层内幕圈闭、斜坡带和断阶带内幕圈闭是冀中坳陷今后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和区带。  相似文献   
10.
临南油田隔层类型划分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临南油田储层砂岩小层及单砂体精细划分对比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观测和测井曲线分析,对小砂层之间的隔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照岩性、岩相特征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泥岩类隔层(I型隔层)、粉砂岩类隔层(Ⅱ型隔层)和钙质岩类隔层(Ⅲ型隔层)。并根据沉积相特点把I型隔层分为I^1型和I^2型,把Ⅱ型隔层分为Ⅱ^1型和Ⅱ^2型。这些不同类型的隔层在测井曲线形态、沉积组合关系和空间展布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隔层分布不连续会造成砂层在垂向上局部的相互连通,上下砂层为砂坝砂体或河道砂体时,形成连通的原因不同,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测井响应模式。根据隔层的岩性、电性特征和建立的连通模式,从测井曲线出发,对研究区内110多口井逐一进行了研究,最终揭示了隔层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剩余油预测和优化开采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