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马关县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一座特大型山坡露天矿山,年均采矿能力达到210万吨。矿床中成矿元素种类复杂,多种元素组合矿体共生,产状复杂,且大小不一,目前在采区内共揭露出工业矿体近400余条,致使矿山采矿工作面临极大难度和挑战。本文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采矿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总结,针对开采台阶上不同类型矿体采取不同的开采方法,极大降低了资源浪费,并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这些开采方法对露天矿山不同类型矿体的开采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外铀金地质》2010,(3):F0003-F0003
近十多年来,世界天然铀生产方法发生了重要变化。1990年,世界铀矿山产量的55%来自于地下常规开采方法,但是,从1999年开始,地下常规开采方法生产的铀大幅萎缩(33%左右)。自2000年起,由于加拿大的一些新的硬岩铀矿山投入生产,从而使地下常规方法开采的铀矿产量份额再次呈现增加势头,加拿大这部分产量加上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的产量,就使世界上用地下常规方法生产的铀产量接近现在世界矿山铀产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陕西桃园钼矿原设计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随着矿山生产和探矿工作的进展,矿床的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采用单一的采矿方法,很难解决采矿损失率、贫化率高的问题。通过几年的生产采矿实践,采用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留矿法三种方法配合使用,取得了较好的采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采矿方法选择大多由采矿专家基于二维图件进行,可视化程度不高且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本文研究了基于GIS技术,运用3DMine,3DMax,Super Map软件,以及二维地形地质数据构建矿山地质体三维模型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地表及矿体的三维模型,实现二三维一体化的地下矿体环境;并在上述搭建的三维可视化环境下,采用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数学理论进行采矿方法选择,使采矿方法选择的过程更直观,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6.
实验研究铜矿在一定喷淋强度下溶浸时水分运移的基本规律。实验表明,矿柱的喷淋过程是一个矿物颗粒吸湿.颗粒之间的孔隙则是一个逐渐由非饱和转化为饱和的过程。只要适当地控制好喷淋强度,就能使矿柱或矿堆保持长时间的非饱和状态,有利于有用元素的浸出。对于溶浸而言,需要保持矿柱较长时间的非饱和状态。因此,喷淋强度选择小的值的比较好,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该实验所选取的矿柱,控制喷淋强度在1.243E~2cm/min和5.238E~2cm/min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8.
四方金矿在矿山开采的生产实践中,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以及国际金价、国内原材料的增涨变化,在矿床工业指标管理过程中,根据外部需求、生产经营成本、生产规模等因素综合分析及时地调整工业指标,采矿方式和方法。做到资源/储量估算合理最大化利用,开采方式和方法简单经济。做到矿山开采年限最大幅度地延长。  相似文献   
9.
提高煤炭回采率遏制煤炭源头浪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忠玉 《国土资源》2005,(12):30-31
目前,我国煤炭回采率普便偏低,国有煤矿煤炭资源回采率一般在50%或者略高至60%,小煤矿煤炭资源回采率仅在15%~20%.在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今天,中国能源十分紧缺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政府高度重视.造成煤炭回采率低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除了受采矿方法和回采工艺选择不合理,以及矿山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和资源配置不匹配等因素外,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备,也是影响和制约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技术类型该技术属于深井采矿技术。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深井开采矿山和井下高温高压开采条件的矿山。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该技术主要通过深井采场地压控制技术、深井通风系统优化及降温技术、深井缓倾斜复杂薄矿脉开采综合技术、深井全尾砂胶结充填新材料,实现废石充填采空区,减少采矿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具体做法:1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法改变薄矿脉采矿方法,实现地压控制;2利用空区充填,在中部34中段、35中段建立隔离层,并开掘2#主提升井进风,形成上下两个采区的分区通风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