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川滇地洼系“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形成与陆壳演化的成生联系,是与本区陆壳由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演化各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成矿作用的产物.与此同时,并总结了本区“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新生性、旋回性及层控性四大特点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选择辽西为中心,以近东西向延伸800km的辽蒙地质走廊为研究区,通过年代学研究,确认130Ma以来的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对称分布的时空格局,具有“中间老、两侧新”的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流圈来源的岩浆向东西两侧侧向流动,岩浆来源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软流圈底辟体上涌和水平侧向流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实例表明,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一些实际资料着重讨论了水库地震与活动性强烈的大地构造区、断裂带、断块间差异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乔秀夫 《地学前缘》2002,9(3):141-149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 (图 1~ 3) ,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 (图 5 )。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 (170 0~ 12 0 0Ma)西起太行山北段 ,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 ,即燕山—泛河地震带 ,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 ,即古郯庐地震带 (6 5 0~ 6 0 0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 (指现在的位置 ) ,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 ,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 ,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 (图 6~ 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 ,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 ,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 ,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 ,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  相似文献   
6.
山东蒙阴县埠洼金矿与韧性剪切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埠洼金矿受NW向台上-盘东沟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矿体产于剪切带中南部的英云质超糜岩中,矿体呈右行侧列式分布,成矿体用与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导致的动力分异作用密切相关,赋矿空间为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扩容带,是在韧性剪切基础上形成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大青山古元古代变质卯独庆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亮 《华北地质》2003,26(3):177-182
九八年以来,在内蒙大青山地区古元古界二道洼群地层中陆续发现了一批以卯独庆金矿为典型代表的层控特征十分明显的新类型金矿。二道洼群是一套大陆裂谷盆形碎屑岩建造,以杂砂岩、碳酸岩、砂质泥岩、粘土岩为主,上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变质从低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变形复杂。金矿体产于固定的层位二道洼群红山沟组的云母片岩和大理岩中,受顺层滑脱作用形成糜棱岩化带控制,矿化均匀,厚度大,平均品位可达6×10-6以上,最高达23×10-6。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银金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成矿时代早于中元古代。而且该类金矿物化探异常显示良好,Au、Ag、Cu、Pb四种元素为矿体晕元素组合。这些特征都表明其成矿作用具特殊性,与产于内蒙新太古界乌拉山群及色尔腾山群中的金矿类型完全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该类金矿的成矿机制及成矿时代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程需要,对广梧高速公路(马安—河口段)的地震地质情况进行了考察,马安—河口路段所处大地构造性质为东南地洼区,穿越了三个次级构造分区:白土断陷、思劳断隆、云浮断隆。路段附近发育3条断裂:肇庆断裂、河口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前两者为非活动断裂,后者为活动断裂且星北东向从思劳附近穿过,是未来5.0级地震发生地段,烈度可达Ⅵ度。但路段附近地震活动水平较低,仅发生过4以—5.0级地震4次,最大烈度为Ⅴ度。白诸立交、河口立交的地震地质环境稳定,思劳立交基本稳定,沿线不易产生滑坡与崩塌。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10.
洞庭地洼安乡硅土矿床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乡硅土矿床赋存于地洼余动期亚构造层中,矿石主要由粉石英、伊利石和蒙脱石组成,是一个具有很好开发应用前景的大型非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