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家大院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目前勘查成果认为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铅锌银矿床,主要矿化产于砂板岩、闪长岩中。平面上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有斑岩型锡(钼、铜)矿化→隐爆角砾岩型锌(铅、银)矿化→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化;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隐伏的石英斑岩脉(体)是本矿床成矿热源中心,也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脉状铅锌银矿体受低次序密集裂隙(断裂)带的控制,并与岩脉、岩脉群密切相关,以脉状充填形式产于其中。  相似文献   
2.
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拉沐伦河深大断裂北缘.矿区侵入岩有早期的辉石闪长岩、晚期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矿化与晚期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矿化有脉状和隐爆角砾岩型2种,脉状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隐爆角砾岩筒发育于花岗闪长岩体上部.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3.2±1.5) Ma,指示矿化是晚侏罗世构造应力场由挤压环境转变为伸展环境条件下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206 Pb/204 Pb、207 Pb/204 Pb和208 Pb/204 Pb范围分别集中在18.1605~18.1832、15.5502~15.5534和38.2013~38.2171,平均值分别为18.1705、15.5519、38.2102.铅同位素分布集中,成矿物质来自于深源岩浆,且来源比较单一.δD值分布在-101‰~-110‰,δ18O值介于3.45‰~3.75‰,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测试分析认为边家大院是一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拥有灿烂文化、丰富人文景观资源、景点众多的古镇,这就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br〉 全镇有16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人口22000余人。镇政府所在地距省会太原120公里,距首都北京609公里,距县城12公里,是山西省推出的平遥古城、绵山风景区、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名城名山名院精品旅游线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李乐洁  千庆兰 《热带地理》2014,34(4):473-481
单位大院是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早期单位制下出现的特殊复合型地域类型。随着单位制消除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倡导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单位大院逐渐成为边缘化的地理单元。已有研究多关注北方大城市单位大院空间形态演变模式及其对城市的影响,缺乏针对南方小城镇单位大院特别是其贫困演化过程的细致解剖。文章以广东乐昌市棉纺厂大院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型单位大院从物质空间到内在群体的贫困演化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1)粤北城镇企、事业单位大院留存情况相异,且各企业型大院的解构过程也不同;2)企业型单位大院与城市贫困集聚区重合度较高,有贫困固化和结构性贫困特征,居民活动空间被动拓展,女性居民个人活动时间受压;3)大院居民社会网络具有密度大、强联系特征,不利于该群体向外拓展和向上攀升,进一步固化了贫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内蒙古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深部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并对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边家大院正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40.31±0.34)Ma,为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岩浆活动集中期产物;研究区至少有两期岩浆活动,早期酸性岩浆侵位,约10 Ma后中基性岩浆侵位,成岩与成矿同期进行。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Si O2、K2O,低Mg O、Ca O、Ti O2的主量元素特征,A/CNK在0.98~1.19,属于准铝-弱过铝系列;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总量ΣREE较大,δEu为0.12~0.14,强烈Eu负异常;(87Sr/86Sr)i和(143Nd/144Nd)i初始比值,分别介于0.7066~0.7077和0.5121~0.5122(t=140 Ma),εNd(t)为-5.0‰~-6.6‰,成岩物质来自于中元古界下地壳铁镁质源岩的部分熔融。研究表明边家大院正长花岗岩是在早白垩世受到了蒙古—鄂霍次克海"剪刀式"闭合造山后的伸展条件和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影响,形成于高温低压环境的A型花岗岩。高温低压环境还可能与该区域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大兴安岭中南段新发现的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群状产出。文章通过对矿区5个钻孔岩心进行系统采样和光谱测试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矿区A—A′勘探线矿脉群的原生晕特征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认为矿脉群原生晕分带明显,前缘晕元素为Sb、Hg、As,尾晕元素为Mo、W、Sn、Bi,近矿晕元素为Pb、Zn、Ag、Cd、Cu、Au;垂向分带序列为Sb-Co-Zn-As-Mo-W-Bi-CdPb-Hg-Sn-Ag-Cu-Ni-Au,出现了Mo、W、Bi的"反向分带"现象,具有两个阶段成矿作用;成矿元素(Pb、Zn、Ag)和前缘晕元素(Hg、As)在矿脉群下部异常值较高,且异常向深部延伸,推测矿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脉群。综合上述特征,初步建立了矿区的成矿成晕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是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基于稳定同位素C、H、O、S和放射性Pb同位素的测试和分析,对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进行示踪。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水的δD_(水-SMOW)值为-138.5‰~-111.7‰,δ~(18)O_(水-SMOW)值为-8.85‰~9.38‰,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热液方解石δ~(13)C_(PDB)值为-7.7‰~-2.67‰,δ~(18)O_(SMOW)为-0.41‰~6.03‰,表明热液矿物方解石是2个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早阶段流体与岩浆水特征相似,碳主要来源于岩浆,成矿晚阶段流体具有大气降水的特征。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矿石硫化物δ~(34)S值为0.76‰~4.4‰,显示银铅锌矿体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硫主要来自岩浆源。矿石样品~(208)Pb/~(204)Pb值介于38.1~38.634,~(207)Pb/~(204)Pb值介于15.518~15.681,~(206)Pb/~(204)Pb值介于18.155~18.284,表明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中铅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成矿作用的发生是在一种总硫浓度比较低的平衡体系中进行的。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火山-次火山热液脉状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虽然已被废除,但它的历史记忆犹在。科举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济南的很多街道和建筑上,成为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山东省政府大院东侧不远处,有一条宽不过数米的街巷——"贡院墙根街"。关于街名的来历,当地很多居民都非常清楚,因为"它就在贡院的边上"。据介绍,贡院是  相似文献   
9.
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属于大兴安岭主峰锡、铅、锌、铜成矿带。通过对边家大院矿区中花岗斑岩和辉石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钠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与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2±0.8)Ma、(137.4±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辉石闪长岩SiO2含量为50.99%~52.89%,CaO含量为7.47%~7.51%,MgO含量为3.64%~4.68%,全碱Na2O+K2O含量为4.91%~5.36%,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与钙碱性系列交界线上;花岗斑岩具有晶洞构造、镜下鉴定显示长石全部为碱性长石,新鲜无矿化的花岗斑岩高硅(SiO2=70.34%~74.49%)、富碱(Na2O+K2O=4.83%~9.42%)、A/CNK值为1.13~2.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贫钙(CaO=0.16%~1.04%),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稀土富集,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2~0.3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和过渡元素Sr、Ba等,钠长石An(0.03~4.64)远小于10,显示无矿化花岗斑岩具有高演化的A2型造山后碱长花岗岩特征,推断花岗斑岩岩浆来源于地壳,形成于张性环境中。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边家大院花岗斑岩为成矿地质体,矿区西部深处仍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胡炜霞  谢迎迎 《干旱区地理》2020,43(6):1603-1611
改革开放 40 a,在中国各种形式的产业结构中,对乡村聚落保存贡献较大的是乡村旅游的 开展。新时代大旅游发展模式中,游客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景区内,而向景区周边环境及区域环 境扩展,周边环境的充分利用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乡村大院景区皇城相府周边环 境为例,采用统计分析、ENVI 解译和 GIS 方法对其演化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周边环境空间 演化过程的 3 个时期和先天条件、管理、需求 3 个影响层因素,发现景区周边环境演变机理的根本 性原因是管理层因素,即自主性强、环境宽松的集体体制与目标明确、踏实奋斗的管理人员的共同 作用。这一演化机理对于古村落、乡村民居旅游开发及乡村振兴具有推广意义。其中集体经济体 制使得景区内部以及周边环境的管理主体唯一,有利于协调管理,对山西其他乡村大院旅游开发 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并为国家和全球治理提供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