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整个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的模拟计算基于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由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分布式栅格产流过程以及分布式栅格汇流过程组成,融雪以及产汇流过程全部基于栅格尺度,全面实现了融雪过程的分布式模拟.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中对"度日法"加以改进,引入了"单元时段"的概念,从而得到了"度分融雪模型";针对融雪过程中颇为复杂的冻融反复性难题,提出了旨在解释积雪冻融反复性物理机制的"冻融系数"的重要概念,对于准确把握融雪过程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GIS开发了分布式融雪径流模拟系统,为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运行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二者均为融雪洪水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模块部分.基于由MODlS等遥感数据得到的积雪信息、地表温度等下垫面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DEM及其空间分析数据和大量野外同步观测数据(积雪信息、气象数据),对典型研究区新疆军塘湖流域2006年春季典型融雪期(2006-03-06,11:00-2006-03-10,11:00)内的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平均精度0.82,达到了融雪洪水预警预报的业务需求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显著的变化已经对冰冻圈水文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以冰川融水、融雪径流、冻土水文等为主体的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①在冰川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不同尺度的冰川融水开展了全面研究,发现冰川融水呈现全面增加之势;对冰川融水"拐点"是否出现进行了科学辨识,有了基本认识;对冰川融水过程进行了模型模拟,取得显著进展。②在融雪径流变化研究方面,通过对不同流域融雪径流估算,可基本掌握各河流的融雪贡献率;中国融雪径流变化差异较大,增减不一;融雪期变化具有普遍性,突出特点是峰值提前。③在冻土水文研究方面,通过对地表水-活动层壤中流-多年冻土层上水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冻土区径流形成的重力和热力耦合机制;多年冻土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冬季(枯水季)径流增加;已经发现多年冻土退化对径流有直接补给作用,在一些流域补给量可能达到一定量级。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大尺度流域建立分带式融雪径流模拟模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王建  李文君 《冰川冻土》1999,21(3):264-268
针对中国西部大尺度流域利用遥感信息进行的融雪径流模拟模型建立过程,提供以数字地形因子分析为手段的分区,分带方法。在NOAA/AVHRR卫星云图为主要监测信息源的前提下,应用支持软件,解决了图像纠正,图形转为图像后再与图像匹配等问题。同时,根据研究得出雪象元之阈值,使用监督分类的训练样本方法统计出流域内雪盖面积及各带的雪盖面积百分比。作为应用和检验,对黄河上游的曲什安流域进行样本操作,分3个垂直带各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上游融雪径流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黑河流域上游莺落峡水文站和札马什克水文站1959-2008年及祁连水文站1967-2008年的天然径流序列为基础数据, 通过计算水文站的流量质心时间来表示融雪径流时间, 研究了黑河流域上游融雪径流时间变化的特征. 结果表明: 莺落峡站和札马什克站自20世纪70年代起, 融雪径流时间表现为提前的趋势, 祁连站自20世纪80年代起融雪径流时间提前.野牛沟站和祁连站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增加或4-7月气温升高, 会使得莺落峡站融雪径流时间提前, 札马什克站融雪径流时间的提前与野牛沟站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的增加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祁连站融雪径流的提前与祁连气象站4-7月气温升高的相关性较强.通过分析莺落峡站融雪径流时间与年径流及各季节径流的相关性, 可知如果融雪径流时间提前, 莺落峡站观测到的年径流量和夏秋季的径流量均会减少, 而同时冬春季的径流量会增加, 这对合理安排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日,新疆生地所三项软件获软件登记证书,它们分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系统(登记号:2011SR009768)、多源遥感影像智能分析系统(登记号:2011SR009713)、基于积温的融雪径流模拟系统(登记号:2011SR009716)。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系统高分辨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系统主要用于高分辨遥感影像的处理分析后提取目标,如:道路的提取、油罐提取等,开发了集多种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黄河上游春季融雪径流的各种因素与径流的关联程度,从而为融雪径流模式(简记为SRM)预报因子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这种分析方法与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相比,省时省力且准确程度较高,为多变量相关分析提供了一个令人鼓舞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内陆干旱区山区融雪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王建  李硕 《中国科学D辑》2005,35(7):664-670
气候变化对中纬度山区积雪具有极强的影响, 同时雪盖时空变化和融雪径流的波动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本研究选择祁连山黑河流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积雪流域的典型区域, 分析了自1956~2001年近40余年以来气温、降水、累计降雪变化的状况和特点以及春季融雪径流的波动趋势. 结果表明: 黑河上游山区积雪流域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缓慢上升而年降水基本平稳, 累积降雪量也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年内气温的上升幅度以1~2月份比较强烈而其他月份气温上升幅度较小. 利用基于度-日因子算法的融雪径流模型SRM(Snowmelt Runoff Model)模拟气温上升框架下的融雪径流变化情势结果表明山区积雪流域融雪期在时间上的前移, 同时春季融雪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受径流周期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MODIS产品分析东北地区积雪覆盖状况及冬季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Terra卫星MODIS产品提取了东北地区2000-2005年积雪覆盖率信息,给出了近5a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和可信度信息,可以作为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的输入参数使用,也可以作为区域性积雪对气候反馈的研究依据.依照积雪覆盖的时间序列图及分布图分析了各年份冬季冷空气强度及变化和次年春季融雪状况.  相似文献   
9.
曹伟征  肖迪芳  李桂芬 《水文》2014,34(6):72-76
在分析高寒山区河流水文气象特点、河道特性的基础上,探索了黑龙江冰坝的成因,计算了河槽水(冰)量、融雪径流量、融冻期降水径流量、临界冰盖强度,建立了冰坝最高水位预报模型,使以往预报方法得到了改进,并具有了物理成因理论基础,可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河源区发育现代冰川7条,冰川面积5.6 km2,并有大范围的积雪,冰雪消融期融雪径流对乌鲁木齐河贡献显著。应用SRM(snowmelt?runoff model)融雪径流模型来探讨乌鲁木齐河源区融雪期径流情况,利用度日方法,由流域本身特征及参变量获取方法的深入分析来率定模型参数,应用模拟指标Nash-Sutcliffe系数R2=0.702和积差Dv=6.81%来评价模型表现,研究发现:(1)气温、降水作为该模型的直接驱动变量对模型的模拟较为敏感。尝试对乌乌鲁木齐河源区的气温、降水数据进行IDW插值并进行修正,使得模型模拟精度提高,对模型变量的输入精度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思路;(2)不同高度带上积雪的度日因子并不是稳定的,而度日因子的选取与调整对模型也非常重要;(3)模型本身的局限性也导致模拟精度的降低。结果表明SRM模型可在乌鲁木齐河流域推广应用,这必将对认识和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冰雪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