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后牛顿方法,得到了自转因素产生的轨道根数的参数化后牛顿效应。这种效应对轨道根数a、e、i、M没有长期摄动,只对ωΩ产生长期摄动,并且对所有轨道根数不产生长周期摄动,只产生短周期摄动。  相似文献   
2.
藏东东达山地区遥感找矿地质异常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旨在通过对遥感找矿地质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针对于藏东这种自然条件恶劣的特定地区的遥感找矿工作程序.通过运用比值分析 主成分分析提取矿化蚀变信息,运用方向滤波 掩膜的方法提取构造信息,从而确定了藏东东达山地区的遥感综合异常,并结合多源信息划分出了远景成矿区域,根据对东达山地区遥感找矿的方法研究,进而得到在东达山地区具有成矿潜力的区域范围,为藏东地区的进一步矿产资源开发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统及改进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模型,利用简单易行的Matlab遗传算法工具(gatool)GUI进行模型参数最优估计,获得不同优化准则下的模型参数,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GUI优选改进后的马斯京根模型参数,收敛能力强、计算时间短、所得演算流量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4.
亚铊和硫氰酸根的络合反应县有不少研究。但结果十分不一致。通常认为亚铊离子和硫氰酸根不络合。Sundaram等用极谱法的结果支持此点。但是Bell等用溶度法证明溶液中有TISCN分子,并测得其稳定常数K1为6.25。Leonard等也用极谱法证明溶液中有TISCN,  相似文献   
5.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等离子光谱法分别研究了潮滩盐沼植物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根际与非根际(根上部和根下部)沉积物中Cu、Zn、Pb和Cd的总量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不同潮滩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次序均为Zn>Pb>Cu>Cd,但同一元素随潮滩位置变化明显,尤以中潮滩差异最显著,重金属总量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潮滩(低潮滩和高潮滩),特别是根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总量远高于非根际沉积物总量,其比值分别为Cu3·4—4·2倍,Zn2·2—2·7倍,Pb3·2—3·3倍。同一潮滩均表现为根际沉积物>根上部>根下部。Cd含量相对较低,其变化不明显。从化学形态看,沉积物重金属表现为环境直接影响态(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环境间接影响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态)和稳定态(残渣态)。与非根际沉积物相比,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u和Pb以稳定态为主,其次为环境间接影响态,环境直接影响态最低;Zn与上述2种金属不同,以环境直接影响态含量最高(可交换态是有机结合态的7倍),其次分别为环境间接影响态(主要是碳酸盐结合态)和稳定态。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特异根圈效应,一方面该植物使可迁移形态的Cu和Pb在根际逐步得到矿化,使其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另一方面使Zn的生物可利用性提高,促进了植物对Zn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7.
长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云 《台湾海峡》2001,20(1):27-31
本文对长竹蛏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技术关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幼虫对温、盐度的适应较广;变态附着采用缩光培育,未经缩光的附着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幼虫长至约240μm变态附着,附着量在(0.6~10)×106个/m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分离法、稀释法和毛细管分离法等方法,从酒药和大曲中分离得到了几株高糖化力的根霉纯培养,并应用于“全曲清酒”的制作;用富含淀粉的甘薯为原料,可省略通常采用的复杂的“发酵”工艺过程,从而降低了成本,可在乡镇企业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9.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472-481bp(16S)和658bp(COI)。3种蛏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62.1%;COI基因62.8%)。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3种类间存在128个碱基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2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个插入/缺失位点,总共12个碱基长;COI片段有200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191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存在任何插入/缺失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大竹蛏与长竹蛏两片段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6和0.1712,两竹蛏类与小刀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54,0.2798和0.2662,0.2933。作者认为小刀蛏与竹蛏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达到科之间的水平,结果支持将其提升为刀蛏科的分类观点。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rRNA和COI基因序列均普遍适用于蛏类种及以上阶元的系统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代谢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酶。研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可以了解植物氮代谢的水平。植物吸收硝酸盐后,必须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进一步再还原成氨,才能用来合成蛋白质。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根一部分被植物释放到溶液中去,硝酸还原酶活性越大,溶液中亚硝酸根越多,所以从溶液中亚硝酸根的数量可以判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