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70年4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内发起和组织的保护环境活动,得到了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团体共2000多万人的响应。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旨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2006,31(1):135-135
水杉现存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在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中南地区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密切合作的结果.在水杉发现后的短短数年内,通过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水杉被引种到北美各地和世界各国植物园.美国  相似文献   
3.
王丹 《地理教学》2011,(24):28+37-38
美国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科学调查显示为:①“我听过了,我忘记了”;②“我看过了,我记住了”;③“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地理课堂就该让学生获得第三种效果,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境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是学生心理和知识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创新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时间)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9级地震造成了20多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005年3月29日(北京时间)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又发生8.6级地震。两次大地震的发生,有可能对全球地震活动格局的变化产生或预示重大影响,两次大地震参数见表1,表2是其断层面解。表中资料均取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站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