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GM(1,1)灰色模型的建立过程及模型的精度评定方法,采用等维新息模型对某矿工业广场的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用残差序列建立GM(1,1)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与实测的结果对比表明,模型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模型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等维新息模型的建模过程及其精度评定方法,并以某矿区地表沉降实测值为依据,建立等维新息模型对其沉降趋势进行预测,在对预测值进行残差修正后,经实测结果对比,与沉降趋势相符合,验证了等维新息模型在地表沉降预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尹宏  杨建平  赵旭 《四川测绘》2003,26(4):181-183
本文介绍了应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EPS98电子平板测图系统进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的地籍测绘内业工作的方法和过程,给出了一个尤其适合于中小城市相关国土部门完成勘测定界工作的经济适用方案。多年的应用和实践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重温历史,可以让我们有所启示 “100年前,中华大地就像砧板上的一块肉,长江归英,福建归日,德据山东,俄据东北,广西、云南归英法所掌,台湾被日寇占领。甲午之战,中国惨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决心‘尽革旧俗,一意维新’,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余秋雨今年曾在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栏目中回答北京大学研究生问他怎么看"传媒感兴趣的不是科学家的现象……",传媒冷落科学家是完全不对的,科学家默默地做出巨大贡献,平日不被传煤关注,已经说不过去,好不容易遇到一次颁奖了,媒体还是不理睬。余秋雨分析说:"这与传媒的基本素养有关……因为他们缺少这种思路、话语、敏感,更不知道在人类科学的重大贡献面前,如何与读者津津有味地沟通。"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家的研究成就、贡献认识不足,对他们在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茫然不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早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之日心理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不胜枚举,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之大,至今仍是难以估量的。《地学浅释》的问世,对晚清维新变法的影响和作用,凸显出科学家及其成就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耕夫 《广西地质》2009,(11):4-7
重温历史,可以让我们有所启示 “100年前,中华大地就像砧板上的一块肉,长江归英,福建归日,德据山东,俄据东北,广西、云南归英法所掌,台湾被日寇占领。甲午之战,中国惨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决心‘尽革旧俗,一意维新’,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了等维新息GM(1,1)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模型.利用此模型对郑州市2010、2015和2020年的需水量预测结果分别为36003×104m3、51216×104m3和73349×104m3.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地质学的引进与晚清思想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张绍治 《华南地震》1991,11(3):56-6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灰色预测,表明河北诏山7.8级强震和江苏常熟5.1级中强震建模预测效果良好,对地震前兆数据作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的异常判别,以及包络模型判别、拓扑模型群判别,可以鉴别出地震前兆异常,实为地震前兆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蒋家沟泥石流输沙年际变化及其灾变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林  倪化勇 《山地学报》2006,24(5):550-554
根据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年输沙量的时序资料,分析了蒋家沟泥石流输沙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历年输沙量变动幅度大,波动明显且年际变化频繁,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泥石流年输沙量的等维新息灾变预测模型,能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灾变年份进行较好的预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补充最新观测资料,建立了新的灾变时间序列和相应的等维新息灾变预测模型,使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灾变预测得以连续进行,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