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藏北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自治区北部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进行了研究。根据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确认毕洛错地区的石膏岩层和油页岩为曲色组的一部分,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并确认下侏罗统曲色组在区域上可能是寻找油气、油页岩资源的重要层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膨胀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让清  刘波 《安徽地质》2008,18(2):151-157
主要介绍合肥市二环路用生石灰,石膏改良膨胀土的室内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资料说明生石灰、石膏改良膨胀土的效果。同时提出一种用生石灰一石膏改良合肥膨胀土的最佳配方。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配方改良后的膨胀土其单轴抗压强度,水中稳定性、耐久性都有显著提高。经十几年来在合肥市二环路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石膏中的磷在雨水淋滤作用下浸出,将污染堆场附近水体。本研究采用生物炭固化磷石膏中的磷,以减少其对周遭水体的污染。主要通过模拟固化实验和对照浸出实验,分析生物炭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初始pH值对固化效果的影响,通过XRD、SEM-EDS分析固化后的生成物。实验结果显示,在生物炭用量为25 mg时,单位固化量达到最大值13.20 mg/g;在反应温度T=293 K、初始pH=7条件下,反应平衡时间72 h时浸出液的磷平衡浓度Ce= 1.40 mg/L;温度提升有助于提高生物炭的固化效果,当T=308 K时,浸出液的磷平衡浓度Ce=0.167 mg/L;碱性条件有利于固化反应持续进行,在pH=11条件下,浸出液的磷平衡浓度Ce=0.153 mg/L。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磷石膏中的磷具有明显的固化效果。磷石膏中的二水硫酸钙溶解后,Ca2+与表面带负电的生物炭结合,在生物炭显微结构的凹陷处,化学吸附溶液中的磷酸根生成了絮状、团簇状的羟基磷灰石(HAP)沉淀,从而使浸出磷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Phosphogypsum is a waste by-product of the phosphate fertilizer industry that has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me U decay-series radionuclides such as ^226Ra and ^210Pb. The 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bility of radionuclides in phosphogypsum are an important concern because this gypsum by-product is used for wallboard, in agriculture and as a soil amendment.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226Ra, ^210Pb, within phosphogypsum stacks of varying age and among three size fractions (coarse: 〈0.212 mm; medium: 0.212-0.053 mm; fine: 〈0.053 mm), in phosphogypsum derived from Aqaba and Eshidiya fertilizer pl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226Ra and ^210Pb were generally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phosphogypsum stacks and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elements with the age of stack. In the Aqaba phosphogypsum ^226Ra was slightly 10% enriched in the coarse fraction, while ^210Pb was 10% enriched in the free size fraction. In the Eshidiya phosphogypsum ^226Ra and ^210Pb contents were both relatively enriched (10%) in the fine size fraction.  相似文献   
5.
沂源龙泉石膏矿是近几年山东省内勘查评价的几处寒武纪一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岩系型石膏矿之一,这类矿床的发现及勘查评价,为省内石膏矿资源勘查与开发规划部署提供了新线索。沂源县龙泉石膏矿产于寒武纪长清群朱砂洞组丁家庄段,自下而上分3个矿层,呈不规则的层状、似层状,以第I矿层规模最大;最大厚度13.98m。矿石自然类型以块状、网脉状—块状石膏为主,其次为网脉状—浸染状石膏、硬石膏和纤维状石膏。沂源龙泉石膏矿含矿层位及矿层分布比较稳定,矿床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6.
浅谈矿物深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年 《贵州地质》1997,14(2):179-188
就贵州某些优势矿种,支柱产业及其二次资源,简述矿物深加工的意义、工艺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炸各石膏矿区的勘探、详查、矿点检查等各类地质报告及全省煤田、铝土矿、石油、水文地质等报告我钻孔资料进行了汇集整理,认为本省石膏主要成矿的时代为中奥陶世,因此,本文从支位及空间分布岩性、岩相、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石膏产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洞穴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6地质大队于1959~1960年曾对双河洞石膏矿进行过地质勘查。1986年~2006年4月,先后有中、法、日等国专家19次进双河洞考察,初步查明了该洞总长度为105.7km,是亚洲第二长洞,在世界上排名第16位。该洞不仅规模宏大,网络复杂,且有一定数量的次生淋滤型石膏矿分布,成为国内外罕见的独特洞穴景观。双河洞自2004年荣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以来,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该洞的形成,与该区域大范围内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上部至中寒武统平井组下部白云岩中,含大量硬石膏层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地学前缘》2017,(6):133-141
人类活动对磷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磷矿石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4.6%,且正面临P_2O_5品位贫化、磷化工过程伴生稀土和氟资源浪费严重、副产磷石膏大量堆存污染环境以及地表水体磷污染等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内,二水物硫酸法仍将是湿法磷酸的主流工艺。磷矿伴生稀土和氟的高效回收利用,对于稀土产业和氟化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关键在于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研发新的回收利用技术。磷化工过程实现硫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核心在于突破磷石膏制硫酸关键技术。磷石膏转铵法制硫酸技术实现规模化工程应用,可有效解决中国硫资源短缺问题,根除磷石膏大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将显著减少硫铁矿、石灰石等一次资源开采和温室气体CO_2排放。硅酸钙晶种法回收污水中的磷,进而加工为磷酸、磷肥等产品,则为减少一次磷资源消耗、实现磷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可能。以污水磷回收制取磷酸二氢钾技术为例,表明污水磷回收和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对中国磷资源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早期是地球历史演化的关键时期,整个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在此期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水成分在其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石盐流体包裹体恰恰记录了该时段海水主要离子成分的转变:海水成分从新元古代晚期的“文石海”,快速转化为寒武纪的“方解石海”;同时海水中的碳、锶、硫同位素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其中海水硫酸根的硫同位素从新元古代冰期前的20‰左右,迅速升高到新元古代冰期后的35‰左右,甚至可以到45‰,海相蒸发岩沉积中的硫酸盐沉积(主要是石膏、硬石膏)则直接记录了当时海水中硫酸根的硫同位素变化。现有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时期的海相蒸发岩沉积记录了当时海洋中存在着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硫同位素异常,即“Yudomski事件”。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纪早期、中期蒸发岩记录了“Yudomski事件”的硫同位素异常高值(35‰左右,甚至更高),表明这一起源于新元古代晚期的同位素异常事件持续到了寒武纪的早期和中期;塔里木盆地奥陶纪早期的蒸发岩、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期蒸发岩和美国Williston盆地奥陶纪晚期地层的蒸发岩的硫同位素数据相似,都在+25‰左右则记录了较低的海洋硫同位素值,表明起源于新元古代冰期之后的“Yudomski事件”的硫同位素异常,持续到了寒武纪的中期,而结束于寒武纪的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