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6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1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成德 《探矿工程》2008,35(2):80-81
结合秦岭南麓金龙山金矿区2号平硐施工实例,简述了采用新奥法、光面爆破法施工工艺,解决巷道围岩受爆破震动过大遭到破坏,围岩松动掉落,严重时巷道围岩片帮、冒顶、塌方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成本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流线、流面、汇点的概念为基础,对稳定流双井干扰和直线隔水边界附近涌水量理论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二个虚拟界面,其中虚拟界面Ⅰ,运用流线、流面的性质,流线方程等给出证明;虚拟界面Ⅱ则通过半无限条形降落漏斗的分析,应用元流和总流的能量方程得到流量为零,流线为零的平面。在同样条件下,条形无限涌水量是半无限潜含水层涌水量的二倍。应用总流能量方程对三种情况水头损失的分析,解释了这种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得出虚拟界面Ⅱ,并以此得出该界面内的最大残余水头计算公式。将基坑降水运用虚拟界面简化为扇形,条形半无限含水层,从而实现单井预测,该方法应用到昊华水泥厂基坑降水中,预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固结灌浆煤矿巷道堵水施工的机量,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固结灌浆法煤矿巷道堵水工程实践与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宏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39-40,50
明水注浆是在巷道已经发生涌水后进行堵水注浆的一种方法,以开滦东欢坨矿井下明水注浆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明水注浆技术及注浆工艺。大水矿井由于排水电费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明水注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管缝式锚杆防治软岩巷道底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新谷  徐虎 《岩土力学》1996,17(1):16-21
根据对巷道围岩移动趋势的分析,充分考虑到锚杆在垂直于锚杆轴向方向上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将其用于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简化了软岩巷道施工工艺。矿井的实际应用表明支护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Chou万禧 《岩土力学》1997,18(A08):74-78
通过巷道周围岩体的应力及国学性质的套筒致裂法测试,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分类。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判据以及巷道围岩分类的原则。介绍了稳定性分析方法在若干煤矿巷道围岩及立井井壁应力测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围岩支护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广哲  刘汉斋 《岩土力学》1997,18(A08):171-176
针对实际工程巷道支护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围岩支护可靠性分析模式,建立了评价预测主项和修正项,利用这一模式模式与监控手段结合,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治平 《岩土力学》1997,18(A08):253-256
论述了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措施:新奥法施工,选择合理断面形状,提高巷道围岩强度,利用支架预防底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