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1975—1984年南海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及其在1982—1983年的表现。研究发现,与正常年份比较,各要素在1982—1983年的表现都比较特殊,沿岸江河径流量猛增;气温、水温、盐度、pH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南海暖流和黑潮南海分支流轴的平均位置移到调查海区的最南面。作者认为,这一异常现象与1982—1983年赤道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强E1 Ni(?)o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丁贤荣  张鹰 《海洋科学》2003,27(2):8-12
在1981、1991(1990)和1998年3次海洋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相同水质要素时空比较分析,江苏海域的溶解氧、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这4种主要海水化学因子具有时空变化特征,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灌河口、扁担港口、射阳河口、川东港和长江北支口北侧,且河口、近岸值高,向海含量渐小,不同年份、季节也有变化。沿海水化学性质主要受陆源排污(农田化肥等)影响,主要是入海河流携带污染物、海洋生物作用和本海域水体运动特征的影响,此外,溶解氧变化还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2年8月7~8日对虾工厂化养成中后期A、B代表池的实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时期养殖水体中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水体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适宜.日变化幅度不大.但pH值略为偏低,而COD值明显偏高.与该时期投饵量大,残饵及排泄物明显增加有关.但对A池来说,生物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对B池而言.则以化学过程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4.
非海相沉积层序的成因和构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东部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初步对非海相层序地层学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非海相沉积层序的形成要素,既有外旋回、又有自旋回,构造和气候因素很重要,强调了环境因素.沉积基准面在海上为海平面,在陆上为潜水面、湖平面、河流平衡剖面.相对基准面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可容纳空间的周期性变化,并由之形成了一系列旋回式的层序.大多数情况下内陆基准面的变化不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在全球最大海泛期有某种联系.湖盆小而沉积速率高,形成层序的频率高于海相.以沾化凹陷为依据,提出了5种层序构型特征:冲积-河湖型,(半)盐湖-淡水湖泊过渡型,海流-深湖型,半深湖-缓坡型,河流-冲积平原型.在盆地主要发育期,断阶式坡折对沉积体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除低水位扇外,低水位楔是构成隐蔽圈闭或复合圈闭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5.
流域产沙中的地理环境要素临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流域产沙中的环境要素临界是指在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影响下, 流域产沙量发生突变的环境要素特征的转折点. 已往有关流域产沙的临界研究主要注重自然带的影响, 而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研究甚少, 尤其是对流域产沙中的复合环境要素临界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 研究表明, 流域产沙受环境要素的交互作用与综合影响.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 定量得出黄河中游河口镇-潼关区间影响流域产沙的环境要素复合临界.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历年来都是地理高考的重点,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究区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学生形成区域空间概念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现代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7.
海岸与海洋工程建筑物遭受多种海洋环境动力要素(浪、流、潮和风等)的共同作用,由此引发的荷载的联合设防标准是海岸与海洋工程设计与建造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多种确定海洋动力要素联合设防标准的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全概率方法、随机模拟法、降维法、正态变换法、多维理论分布法、Copula函数法等。重点阐述了近30 a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从普适性多维最大熵模型法、多维复合分布法、结构响应的神经网络算法、防灾结构可靠度和环境等值线法确定不利荷载组合五个方面归纳了联合设防标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被誉为蓝色的领土,是最重要的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海域的用途在现代社会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人们利用海洋技术手段的发展,海域将具有更大更重要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近代以来,所有产生世界影响的大国可以说都是海洋强国,都非常重视对蓝色国土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国家要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投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波涛。因此,在法律上完善海域物权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马德里协议”与ATCM通过的其他相关议案对南极环境管理、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的要求,在系统研究澳大利亚南极局自2003年起运行的南极环境评估系统[1]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中国南极环境评估系统(Ch inese Antarctic Environm entEvaluation System,CAEES)。该系统在设计中将结合中国南极考察活动的特点、规模、发展战略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涵盖一系列静态或动态的南极环境要素数据,同时综合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估意见。该系统拟采取基于W eb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南极环境的实时动态评估以及中国南极环境状况报告(Ch inese Ant-arctic Environm ental Report,CAER)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0.
浒苔(Ulva prolifera)引起的大规模绿潮起源于黄海南部,在向北迁移过程中生物量迅速扩增,在海州湾附近(35°N左右)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在绿潮漂浮迁移过程中,海水表层温度、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和磷酸盐(PO43--P)变化显著.本文以迁移过程中的浒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