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同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近年西方和苏联一些学者从经济效益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出发,认为城市规模越大,效果愈佳,主张发展大城市,从根本上否定城市合理规模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地质条件在许多方面决定着特大城市继续发展的前景。近些年,莫斯科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在该地区地质历史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市区的现代地球力学、存在的古侵蚀切割和发育的危险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4.
回顾上海解放以来的产业政策,并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产业投资等方面探讨21世纪上海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至1997年底,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共有37个(包括台湾省的台北和高雄),数量多,识记困难。由于绝大多数省区都有特大城市,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1997年我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分布图”,结合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向记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加快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但长期以来,我国以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为重心,基本走的是一条土地资源依赖型的道路。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农村人口非农转移创造了条件,也造成农村地区以大量宅基地废弃、土地闲置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要很好地遵循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那就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城市品位,充分使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全国5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在形状指数、空间紧凑度和空间破碎度方面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趋向带状特征,形状率和圆形率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城市;2)空间紧凑度下降,面积-周长紧凑度和面积-轴线紧凑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部地区的城市;3)空间破碎度趋于增强,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西南和东南部地区的城市;4)影响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型城市空间要素的出现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  相似文献   
8.
快速交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时空收敛效应、产业人口迁往效应以及引致节点城镇有机生长和空间轴线发展,使得特大城市有机疏散的距离、形式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开始从内部地域空间依次向外部地域空间进行平面型和立体型有机疏散,而且促进了城镇体系和城乡系统各种要素的流动和整合。由此,不仅实现了特大城市资源要素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并且加快了城镇体系的优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于龙门山山前地带的地震活动,还很少有人进行研究,似乎至今尚未见到有公开发表的文献.但是,龙门山山前地带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紧邻特大城市--成都市,在汶川大地震后,人们对于龙门山山前地带的地震活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龙门山山前地带既应当包括著名的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带,也应当包括主要在邛崃市境内的天台山一出江雁列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的区域经济支撑模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以中国特大城市地域为对象,基于加速中国城市化,促进城市与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的研究目的,以城市化动力因素分析为线索,利用SPSS手段与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对中国特大城市地域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建立了特大城市地域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数学模型。探讨了城市化率、建成区面积、城市经济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特点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