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南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可分为2个火山岩带,各带又有2个喷发旋回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具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钛、富铝、富钠、低钾的特点,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三叠纪和早白垩世火山岩的痕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特肛.稀土元素及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显示其喷发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环境。晚白垩世火山岩的痕量元素特征可分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高场强元素和仅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2种类型,上下层位的稀土元素特征和配分型式不同,喷发的构造环境分别为大陆裂谷环境和大洋环境。结合区域地质成果认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在三叠纪和早白垩世时为大陆裂谷构造环境,晚白垩世早期为大陆裂谷向大洋演化的构造背景,晚期形成洋壳,其形成至少经历了4次脉动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分布于藏南江孜一带的上白垩统宗卓组沉积混杂堆积岩呈近东西向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平行相伴,由“基质”、原地岩块、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基质”以正常沉积的细碎屑岩为主;原地岩块是沉积物未完全固结时,由于重力或其它地质作用使之变形变位后形成的;外来岩块成分复杂、形态各异、大小悬殊,不同岩块中产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箭石、双壳类等化石。岩块间很少直接接触,地貌上明显突起,其变形变质程度与“基质”极不协调,它是早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板片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俯冲,于被动陆缘形成近东西向的狭长海槽,而仰冲板片受到强烈的破碎,大小不等的岩块滑落于海槽中构成的沉积混杂堆积岩。  相似文献   
3.
江孜盆地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北部典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对该盆地东段构造剖面(哲古错-措美南)的石英脉进行ESR测年,获得的年龄分布区间为63.8~4.3Ma,对应于古新世早期-上新世早期。测年结果对于江孜盆地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及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约束意义,表明江孜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盆地主体构造形成(古新世初期)、构造定型(始新世晚期—中新世晚期)和构造改造(上新世及之后)3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徐近之 《气象学报》1935,11(6):269-274
绪言来藏忽忽经年,以政治关系,测候所之成立,迟至本年五月中旬,始告实现。然逐时观察记录,积满期年,西行收获,硕果乃尔!举国多故,科学建设殊夥,自迪化测候停顿,拉萨新所,殆全国纬度最西之所也。此以西藏高原为秘国,拉萨当为秘都;欧风美雨,觊觎侵入,由来以久,不观乎扼雅鲁藏布江中游之江孜,已有英人测候所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拉萨设所:职是故耳。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碎屑流、滑动与浊流形成的碎屑岩夹硅质岩与灰岩的沉积。在野外识别出 8个三级层序,包括 2个Ⅰ类层序和 6个Ⅱ类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将处于斜坡背景的沉积演化大致划分为 4个阶段:(1)相对陡的陆源斜坡阶段;(2 )相对平缓的陆源斜坡阶段;(3)硅质海底扇发育阶段;(4 )陆源海底扇发育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古近纪海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查拉组为本次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 它是新发现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盆地的一套古近纪海相地层, 其中含有丰富的沟鞭藻及孢粉化石. 根据甲查拉组所含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分布层位, 建立3个沟鞭藻组合(Apectodinium quinquelatum-Apectodinium hyperacanthum组合、Canningia chinensis-Palaeoperidi nium pyrophorum组合、Cymatiosphaera reticulosa-Samlandia chlamydophora组合)和3个孢粉组合(Arliaceoipollenites baculatus-Anacolosidites subtrudens组合、Aglaoreidia cyclops-Pinuspollenites microinsigis组合、Elaeangnacites asper-Ilexpollenites iliacus组合). 在此基础上, 将甲查拉组的时代确定为古新世-始新世早期. 研究认为, 甲查拉组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期间, 形成于印度被动陆缘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体系的前渊带沉积. 根据前陆盆地演化所提供的地层学标志, 认为研究区内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白垩纪/古近纪之交. 藏南前陆盆地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印度-亚洲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 特提斯在江孜盆地的消亡时间应在早始新世以后, 而在整个藏南地区的封闭时间应在晚始新世Priabonian期以后.  相似文献   
7.
藏南江孜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至早白垩世的碎屑流、滑动流与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主要由斜坡相碎屑岩夹硅质岩和灰岩构成。在这个斜坡背景中出现了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与海底扇相等3种类型的岩相组合。其中,上斜坡以各种规模的滑动沉积为特色,下斜坡以不同性质的碎屑流沉积为特征。海底扇具有完整的内扇、中扇与外扇组合,可划分出进积型和退积型两种序列类型,它们多半是由浊流形成的各种砂体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西藏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铁赋存状态及古海洋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垩纪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的转变,预示着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及海洋-气候系统的改变。海相白垩纪黑色页岩与大洋红层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其中床得剖面已经成为海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剖面之一,根据岩性的不同以及剖面上所表现出的风化色差异,床得剖面自底部至顶部可分为黑层段、白层段和红层段等岩性单元。本文以床得剖面为代表,分析了江孜海相白垩系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样品中铁、铝含量、Fe3 /Fe2 比值的变化规律、铁的富集特征及其漫反射光谱特性。红层的铁、铝含量及Fe3 /Fe2 比值均远高于其它层位。红层中铁铝含量呈线性相关,认为红层中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铁在红层中富集,是由于陆源输入的增加造成。而黑层和白层中铁铝相关系数很低,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这两个层段中常见的黄铁矿化结核而导致铁的流失。漫反射光谱学实验显示黑层段和白层段下部的漫反射光谱略显435nm处针铁矿特征峰值,白层段上部反射光谱的峰值不明显,而红层样品在波长565nm处呈现赤铁矿特征峰值。因而,在红层中铁矿物主要以赤铁矿形式存在,而黑层和白层下部有针铁矿存在,在白层上部没有高价态铁矿物。床得剖面的红层段铁富集程度很高,黑层段和白层下部铁相对较为富集,而在白层上部,铁呈亏损状态。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江孜地区红层沉积时期大洋底层水为富氧状态,而黑层和白层下部可能为弱氧化状态,大洋缺氧沉积出现于白层上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