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榆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1~2001 年NOVAA/AVHRR 和1998~2004 年SPOT VEGETATION 归一化植被 指数(NDVI) 数据, 对榆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进了定量研究, 并且利用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 和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榆林地区植被有了明显改善, 其改善状况集中于8、9、10 月份; 植被 覆被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部植被覆盖改善的趋势明显, 且变化比较平稳; 南部增加趋势 不明显, 有的地方还呈下降趋势, 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榆林市横山区柳树峁剖面,对其第3层黄土(L3)、第3层古土壤(S3)层位粒度数据进行分布特征分析和参数化端元分析,以此探讨沉积动力及其所代表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柳树峁剖面L3、S3层位粒度组成以粗粉砂(42.65%)和极细砂(32.40%)为主,中值粒径为47.11μm。剖面L3、S3层粒度数据可分为4个端元:EM1组分(众数粒径7.42μm)为大气中长期存在的、经过远距离携带搬运的细粒组分,EM2(众数粒径43.66μm)和EM3(众数粒径76.43μm)组分是由冬季风或沙尘暴所携带的近源组分,EM4(众数粒径161.20μm)组分为风成沙,物源来自于北部的毛乌素沙地,该组分含量变化可作为指示强冬季风或强沙暴的替代性指标。柳树峁剖面记录了L3黄土沉积时期存在1个极冷期、2个冷期和1个较暖期,S3古土壤发育时期存在2个暖期和1个冷期。同时,剖面也记录了L3、S3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14日,新华社发表则《陕北有煤海,优质易开采》的消息,报道了榆林地区地下埋藏着干亿吨以上的优质煤炭资源。这个消息石破天惊,震动中外。从此,榆林地区这块古老苍凉的大地沸腾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榆林地区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堡和榆林市黄土窑洞建窑环境进行考察,总结分析了在黄土介质中修建的土窑洞崩塌灾害多发性原因,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该对策可广泛适用于我国黄土窑洞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扬沙和沙尘暴使空气混浊 ,水平能见度降低。当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 1 .0 km而小于 1 0 .0 km时为扬沙 ,小于 1 .0 km为沙尘暴。沙尘天气是榆林地区春季的多发天气现象 ,当有冷空气入侵时 ,常由大风引起沙尘天气 ,其一般过程是 :扬沙—沙尘暴—浮尘。由于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的不同 ,榆林地区的沙尘天气有其自身的特点。1 外地沙源引发的大范围沙尘天气这种沙尘天气一般出现在春季有强冷空气入侵时 ,沙尘源地在我国西部沙漠甚至国外中亚地区的沙漠。它的演变遵循沙尘天气的一般规律。先由大风带来扬沙 ,有的加强成为沙尘暴 ,之后当风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电法综合勘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慧 《地质与勘探》2020,56(4):792-801
为探明榆林地区浅埋煤层不明采空区,分析了其浅埋煤岩层垂向、横向正常电性特征以及存在采空区时的异常电性差异特征,从而确定榆林地区具备使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探测采空区的电性基础。然后开展了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施工参数试验,建立相应的施工技术体系,实现了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的有效综合勘探。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正常地层垂向电性呈稳定的"低阻-高阻-低阻"趋势特征,而当煤层中存在地质异常体时,横向差异明显,出现不连续的高阻或低阻特征;(2)瞬变电磁法采用240 m×240 m发射线框、14 A发射电流、25 Hz发射频率、2048次叠加次数,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用20 m接收极距,这些施工参数可以满足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的电磁法探测要求;(3)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异常区范围基本一致,在两种方法重合异常区打钻揭露采空区,说明两种方法可互相补充、验证,为应用于榆林地区煤层采空区综合物探的合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榆林地区景观变化探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andscape is a dynamic phenomenon that almost continuously changes. The overall change of a landscape is the result of complex and interacting natural and spontaneous processes and planned actions by man. However, numerous activities by a large number of individuals are not concerted and contribute to the autonomous evolution of the landscape in a similar way as natural processes do. There is a well-established need to detect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change so that appropriate policies for the ;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developed. Landscape change detec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effectively repeated surveillance and needs especially strict protocols to identify landscape change. This paper developed a series of technical frameworks on landscape detection based on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Data. Through human-machine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the interpretation precision was 92.00% in 1986 and 89.73% in 2000.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TM images and taking Yulin prefecture as a case study area, the area of main landscape types was summarized respectively in 1986 and 2000.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in Yuli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en types.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组织召开了"陕北奥陶纪盐盆地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完井验收会,由来自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长庆油田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陕北榆林地区完钻的两口钾盐探井——镇钾1井和绥钾1井的完井报告  相似文献   
9.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8,他引:13  
利用榆林地区1986、199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结合多年社会统计资料分析榆林地区1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大、流转方向较为集中,具体表现为农田总面积下降、耕地质量局部改善,林草覆盖面积增长、其它用地类型面积减少;从区域角度分析,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减少、成熟林地面积增加幅度大与西北部风沙区耕地面积轻微增加、天然草地优势地位增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区域特征符合“因地制宜”规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导向吻合。全区总人口及其区域分布、农民年均收入和农业人口比重为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应的土地政策也对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庆气田榆林地区山23储层非均质性及流动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霞  童孝华 《新疆地质》2003,21(2):199-201
以长庆气田榆林地区山2^3气藏的测井、岩性物性资料为基础,计算出各井纵向上各小层的非均质参数.对每小层在研究区内的平面展布、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合试井分析资料,单井原始地层压力,利用聚类分析进行综合研究并划分出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