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新滩滑坡后两岸边坡监测的工作,对边坡变形提出了趋势意见。认为新滩斜坡目前正处于整体稳定下的局部调整阶段,变形缓慢平稳,但要注视广家崖的危岩动态;链子崖仍有趋势性的倾江形变。5—6号缝围成的7万方危岩及江段的5万方危岩体尚有一触即崩之势,须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2.
针对降雨型滑坡位移量预测参数失稳判据的局限和不足,并根据滑坡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和确定了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预测参数,且指出该参数是边坡稳定性演化分析与评价的一个有效位移动力参数,具有位移量或位移速率不可替代的评价和预测作用。同时,系统分析了降雨型滑坡位移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该类边坡稳定性的不同演化阶段的表层垂直位移方向率形成机制与变化规律进行了弹塑性力学分析与评价,分别确定了边坡压缩稳定变形阶段和塑性失稳变形阶段的表层垂直位移方向率与其稳定性演化的定量关系,并依此运用数理统计均方差基本原理,建立了该类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的整体失稳监测预警判据。最后运用新滩滑坡A_3、B_3监测点垂直位移方向率对该滑坡稳定性演化过程与失稳规律进行了后验分析与评价,其分析预测结果与边坡实际变形失稳规律基本相吻合,表明该参数在该类滑坡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新滩滑坡变形方式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水库库岸滑坡的运动过程分析及初始涌浪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洋  殷坤龙 《地球科学》2003,28(5):579-582
从地面运动和水下运动2个阶段对水库库岸滑坡的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 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基本原理求解滑坡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 且把地面运动的末状态作为水下运动的初始状态, 用流场阻力公式和粘滞力公式求解滑坡水下运动的时间与速度, 并运用动量定理对其初始涌浪高度进行了计算.以三峡库区新滩滑坡为例, 采用条分方法, 计算出各条块入水速度、水下运动的时间及其激起的涌浪高度值, 得出了地面运动过程中滑坡速度值先增后减及水下运动过程中滑坡速度与时间呈反正切型关系的规律, 并认为涌浪高度变化与条块的高度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条块划分的原则及条分方法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新滩滑坡为例,选用20,40,80 m三种不同的条分宽度,以相同的条块编号顺序对滑坡的速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滑坡滑动的速度随着条分宽度的增大而变大,但其变幅不大,在5.4%~8.2%间;条分宽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滑坡岩土体滑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也没有改变滑动速度出现最大值的条块在滑体中的位置;另外,与四边形条块相比,三角形条块宽度的大小对滑坡速度计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宁强县黄家坝一带下志留统新滩组上部发育了2层震积岩,其表现形式为震积岩中有微裂缝、微褶皱(液化砂岩卷曲构造)、半塑性角砾岩、碎块-液化均一层。为一个地震活跃期的2次地震事件,是区内首次发现,填补了区内震积岩的空白。该地震事件与板块的裂解有着直接的联系,是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再次发生大规模裂解引起地震活动的结果,是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贺可强  杨德兵  郭璐  李晶 《岩土力学》2015,36(Z2):37-46
在系统分析滑坡的物质组成和失稳动因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地下水在滑坡稳定性演化过程中的卸载与加载动力作用及其位移响应规律和特点。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角度,提出了运用地下水卸加载动力与位移响应耦合预测参数来评价边坡稳定性演化规律与失稳特征,即以地下水位变化量作为堆积层滑坡的卸加载动力参数,以相应的位移作为其卸加载响应参数,建立和确定了地下水卸加载动力与位移响应比预测参数与评价模型。同时,运用损伤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其卸加载响应比与坡体损伤变量和稳定性系数的定量关系以及失稳判据。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分析为例,运用地下水动力与位移耦合预测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地下水动力位移耦合预测参数变化与边坡稳定性实际动态演化规律基本吻合。研究成果表明,所确定的参数是水诱发型堆积层滑坡的一种有效位移动力评价参数,可运用该参数对该类滑坡的动态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6.12新滩滑坡前后的航摄图像及数字地形为信息源,采用数字滑坡技术,以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更准确的地理配准及更直观清晰的表达方式,从切层滑坡类型之一的角度,再次宏观分析6.12新滩滑坡活动特征,指出该滑坡是分段分区活动的,各区段的规模、活动方式、方向各不相同,且分区段多级驱动;基岩裂隙对滑坡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姜家坡—新滩斜坡滑坡活动将持续间断地发生,难以完全停止。基于数字滑坡技术早期识别该类滑坡的关键工作方法除了详细调查滑坡所处地质环境外,主要是监测斜坡活动,主要监测内容有:① 主要滑坡物质来源的崩塌活动及其下堆积的变化,确定滑前崩塌堆积的预警(最大)面积;② 监测各段各区块活动,特别是驱动区块的活动;③ 监测堆积坡上显示的基岩裂隙变化。由于斜坡的地质与地形条件,建议进行长期连续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和岩崩加载在新滩滑坡上段作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鉴于目前对新滩滑坡动因机制认识有别,笔者首次佯细讨论了地下水和岩崩加载在新滩滑坡中的作用特征。按照上段坡体的应力状态,将上段分为三段。并指出岩崩加载是1段的失稳动力,地下水主要影响Ⅲ段的稳定性。另外.就上段而言,在不考虑地下水作用情况下,其稳定系数大于1.25时才算稳定。  相似文献   
10.
滑坡临滑预报的态矢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彤  王伟  崔江利  陈贤挺 《岩土力学》2009,30(6):1747-1752
态矢量是统计物理学中对连续场进行粗粒化描述的一种方法。将其引入滑坡预报中,通过将滑坡危险区划分为n个子区域,在各个时间窗内对一系列子区域的监测数据进行态矢量分析,将监测数据与降雨量态矢量的模等归一化后叠加,研究一段时间内滑坡位移态矢量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提出利用态矢量进行滑坡预报的新方法。以新滩滑坡为例,对累计水平位移进行态矢量分析,发现在滑坡前态矢量的模和态矢量增量的模均发生了明显突变,按态矢量曲线的变化规律,依据滑坡预警分级方法提出3级滑坡预警,最高预警级别预报的滑坡时间比实际滑坡时间提前2天。研究结果表明,态矢量的急剧突变是滑坡发生的前兆,可以用来进行滑坡的短期和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