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400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周建生  陈发景 《现代地质》1997,11(4):425-433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三维空间上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实现的。横向变换带的构造样式为横向地垒状凸起和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并具伸展性质的正断层。横向凸起与非叠复的和叠复的分段断层系伴生及发育在断层位移最小处等事实表明,横向凸起或横向鼻状背斜是由于分段断层系位移沿走向变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4.
关于渤海7.4级地震震源断层面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序列。发生在郯城-营口大断裂的西侧,震中区位于冀-渤断块、鲁西断块和胶辽断块的交界部位,是一系列北西向构造与郯-营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利用主震的纵波初至符号,求得两组节面解。Ⅰ组: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80°;Ⅱ组:走向292°,倾向南西,倾角75°。究竟那个是主震震源的断层面,是个被关注的问题。在构造复杂的渤海地区,基本上依地球物理资料推断断裂的展布情况,可靠性较差;且据所获零星散布于海岸的震前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分析震源断层面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对于震源断层面的走向存在有北北东向或北西向两种不同的意见。此两种看法基本上属推测性质,未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书报述评     
在斯托普士(Marie Stopea)未创用Vitrain字前五年,作者于一九一四年即曾推断煤中有光泽之带状物质系胶质体。以後作者又陆续发表文章三篇,以印度各煤田作研究资料,说明煤之比重与含灰量之关系,Vtrain 之比重与几及成分(Appr  相似文献   
6.
白恶统红层强烈风化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基础处理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可能出现管桩长度难以控制“超长桩”现象,广州和平花园施工实践表明,局部管桩长度难以控制,主要与持力层度剧烈变化及有上硬下软或硬夹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超长桩”现象为一般管桩通过硬夹层折射;断桩在某软弱部位堆积造成。  相似文献   
7.
莫继军 《探矿工程》2005,32(10):14-16
通过2个工程实例分析了沉管灌注桩出现大面积断桩的原因是由于后期基坑开挖不当造成的,并提出了预防断桩出现的一些措施以及对断桩的处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临清坳陷变换构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讨论了临清坳陷内3个规模较大的调节构造带,即封丘左行传递带、马陵横向背斜调节带和夏津—腰站斜向背斜调节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临清坳陷内“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是由平行于裂谷轴方向的NNE(NE)向伸展正断层和垂直(或斜交)于裂谷轴方向的NW(NWW)斜向滑移断层及横向构造带等共同作用造成的;区内3个规模较大的调节构造带是造成“南北分块”的构造原因,这些调节构造带垂直或斜交于裂谷方向.通过传递带或调节带的方式调节不同伸展域间的应变,从而使区域应变守恒。  相似文献   
9.
蒙古国境内的贝尔湖凹陷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主要勘探可开发区。早白垩世垂向充填演化序列综合研究表明,南屯组早期地层的大规模同生断裂系统组合样式及其分布对断陷湖盆内沉积体系域的发育、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凹陷内的充填序列和演化反映了幕式断裂作用及湖盆右旋走滑特征对盆内沉积体系演化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配合构造的右旋走滑运动严格控制古地貌、断裂坡折及断坡带的形成与分布,从而进一步控制着湖盆内碎屑岩沉积体系发育与沉积展布模式。凹陷内部的东次凹北洼槽内的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常常控制着粗碎屑沉积体系的沉积、沉降中心,特别是低位域近岸水下扇的发育和分布,是盆内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带。同沉积断裂具有多种组合样式,包括"人"或"之"字形等多种组合的断裂系统等,造就湖盆内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及断裂坡折系统,严格控制着凹陷内砂体分散体系的沉积和堆积模式。揭示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活动和分布,再造各沉积期次构造古地貌、断坡带是进行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砂体分布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为我国重要的陆上含油气盆地, 对其进行地层剥蚀厚度恢复能够有效地研究盆地演化历史以及油气资源评价.通过分析声波时差法的方法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认为此方法适用于恢复准噶尔盆地断拗转换期剥蚀地层的厚度.实际计算结果表明: 断拗转换期上、中二叠统之间为主不整合, 剥蚀厚度大; 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形成次级不整合, 盆地剥蚀厚度相对较大, 区域位于西部盆缘地带, 自北西向南东剥蚀量逐步降低, 至盆地中心剥蚀量最低.各构造单元中, 凸起相比于凹陷所遭受的剥蚀程度较大, 反映古地貌呈现盆地西北缘高、腹部低的地形特征, 同时反映准噶尔盆地断拗转换期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改造具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