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在北部中山区形成三个集中分布区。研究期内土地水蚀荒漠化动态为整体扩展,局部逆转,程度加强;中度、强烈和严重水蚀面积增加,轻度的减少;发生逆转的主要为轻度水蚀土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与脆弱的自然条件耦合是研究区土地水蚀荒漠化发生并扩展的全部原因。因此要从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入手,高度重视农牧交错带东段退化土地的综合防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鲁特旗地区发育的一套中性火山岩,前人曾将其置于二叠纪“大石寨组”、“青凤山组”,缺少古生物资料和测年数据.本次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原1:20万划分的“大石寨组”、“青凤山组”的安山岩中采集了同位素测年样品,采用全岩激光40Ar/39Ar法测年,对火山岩样品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年龄为(172.7±2.0)~(165.2±1.3)Ma.鉴于这套火山岩地层岩石组合特征清楚,时代依据充分,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可填图性,故将这套火山岩地层重新厘定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扎鲁特旗一带的1:5万区调工作,原1:20万区调时划分的"大石寨组"中,发现了一套走向近北东的地层,经区域对比及采集化石,与大兴安岭乌奴尔地区本巴图组、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巴丹吉林地区本巴图组相似。区内该地层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岩石组合一段为岩石类型为深灰色千枚状含砂质板岩、灰色泥质板岩夹灰色含砂质微晶颗粒灰岩薄层;二段为变质酸性火山岩为主夹薄层状千枚状板岩、千枚岩等;三段岩石组合为蚀变玄武岩夹变质砂泥质。岩石内含腕足、珊瑚、苔藓虫3个门类化石。时代属于中石炭世,归属为本巴图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扎鲁特旗北色日巴彦敖包组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日巴彦敖包组为2006~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扎鲁特旗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新识别出来的地层单位.在该组下部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硅泥质板岩中发现早石炭世古植物化石Archaeocalamites sp.(古芦木).根据岩石地层对比及生物化石特征,将其时代由早二叠世归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并重新厘定为色日巴彦敖包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发育的白音高老组,其岩性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组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年龄为127 Ma±1.2 Ma(MSWD=0.80)。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具有高硅富碱(wSiO2平均为75.84%,wNa2O+K2O平均为8.63%)、贫镁(0.05%~0.12%)、贫钙(0.18%~0.28%)的特征。相对富集元素Rb,Th和U;亏损元素Sr,Ti,P。稀土总量(ΣREE)偏低(ΣREE介于125.10×10-6~158.20×10-6之间)。(La/Sm)N介于3.15~5.20之间,轻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平均值0.40);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右倾型。研究显示,该地区火山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机制由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演化有关,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扎鲁特旗地处兴安岭余脉到辽河平原北部,跨中国地形二三阶梯,因各种自然条件所限形 成了南农北牧、中间交叉的农牧交错带。通过以内蒙古扎鲁特旗 3 349 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运用 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研 究发现:(1)研究区自然景观地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北部丘陵和中、小山地区,地形地貌类地名集 中分布于地形过渡区,即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水文地名主要分布在相对低海拔地区,与河流大 小关系不明显,呈南北均匀分布,呈现出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名分布特征;(2)人文景 观类地名多分布于中部与南部地区,其分布特征看,人文聚落地名与自然水文地名的关系最为密 切,在中部地区随河流带状分布,并且因农业依赖水资源的特征而地表水、地下水富集的相对低海 拔区和滨河地区集中的规律。这也是半农半牧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3)人文地名经历从清初的 随机分布到现在的集中分布的过程,大多人文地名在近百年内形成,其中聚落地名从清初的小型 聚落到清末蒙地放垦后初具规模,再发展到现在较有规模的集中聚落。经济、交通、建筑类地名是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城镇化而逐渐集结。(4)研究区地名整体分布看,影响自然地名的主 要因子是地貌、水文条件、气象气候、地名认知等,而人文地名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外,还有政策、人 口活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背景,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侏罗世火山岩为中性—酸性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化学成分显示其以安山岩、粗面安山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并富碱、高铝。稀土元素总量变化大,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配分曲线右倾,具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P,基性相容组分Cr、Co、Ni质量分数和Mg#较低,显示出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并混染了上地壳物质;w(SiO2)与大多数常量元素(Na2O、K2O、TiO2、TFeO、MgO、CaO、Al2O3和P2O5)质量分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同源岩浆的演化特征和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趋势。综合研究表明,火山岩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之后因重力坍塌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之晟 《地质与资源》2019,28(2):109-118
内蒙古扎鲁特旗处于东亚季风区的东北缘,对季风强弱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敏感.本文以扎鲁特旗地区的更新统赤峰黄土与乌尔吉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剖面中沉积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粒度、碳酸盐、磁化率、孢粉、光释光等指标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表明,研究区光释光测年结果为(130.8±6.1)~(38.7±1.7) ka,赤峰黄土的气候环境以温暖湿润草原植被景观为主,底部和顶部出现较短暂的寒冷干燥的疏林草原植被景观;乌尔吉组气候环境变化总体表现为凉爽干燥荒漠草原-草原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9.
利用扎鲁特旗气象站1971-2012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和数理统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雷暴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雷暴日数年平均值为29.12d,属多雷区。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平均为2.929d/10a,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减少性突变。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夏季。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该地区雷暴都具有2、4、5a的短周期及22a的长周期震荡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香山铜铅锌矿区地质背景、火山构造及断裂构造活动与成矿关系,认为本区次山山活动十分强烈,且有多次岩浆脉动,脉岩群的上侵就位为成矿开辟了热液上升通道和容矿空间,围绕次火山活动中心,矿化与蚀变有明显的分带性,表明该区与该成矿带上已知的大-中型斑岩系列铜矿床在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上极为相似,提出该区中部及其深部具有寻找大-中型次火岩热液脉型铜锌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