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蚀变岩是工程中少见的软弱岩类,在西南某重大水电工程中,蚀变岩处于工程的重要部位,为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对蚀变岩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孔隙度不同的饱水蚀变岩进行系统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总结分析,提出了蚀变岩三轴压缩下破坏前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3大类,破坏后应力-应变曲线亦可分为3大类的形态模式.并得出结论:蚀变岩的破坏类型受围压与孔隙度的共同影响,在给定的12 MPa围压下蚀变岩以脆性破坏为主,只有孔隙度大于16%且围压大于4 MPa时才有可能进入脆-延转换状态,且脆-延转换围压随孔隙度增加而降低,临界状态应力比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根据媒体报道,为了减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北境内的巨额配套费用,河北水利界的专家突破常规思维,提出了一个利用地下漏斗建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大胆设想。前不久,国际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3.
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基本特征为依据,利用常规和能谱测井资料信息比值法和重叠法等技术.致力于储集层缝、孔、洞测井响应特征敏感性评价研究,从中提取8项储层敏感性参数,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判,确定出划分储层类别的标准,经过50口井的测试资料验证,采用多参数综合评判来划分储层类别是可行的,对储层的评价效果较好,使常规测井资料得到了更深入、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六盘水2002年8月9—21日的秋天气过程的强度及环流成因,并结合此次秋风天气过程的强度分析了其对2002年六盘水市水稻生长的影响,指出秋风天气是2002年六盘水市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董兆岗 《云南地质》1997,16(1):109-114
极射赤平投影广泛用于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以方便表示及求解各种线、面间的关系。若采用标准吴氏网,所得图件直径亦是20cm,而实际需要直径往往较小,图件必须缩小,费工费时,且不准确。有现成的计算机软件,但需配备昂贵的外设。本文通过几何推导,得出常规作图法采用参数值计算表达式,针对地质技术人员普遍配置CASIOfx-180P及CASIOfx—3600P科学计算器,编制了参数值计算程序,为作图提供了技巧。1极射赤平投影常规作图法特点及难点圆0为基圆,点0为圆心,R0为半径。设弧NBS是一倾向90°倾角θ的过球心的平面的赤平投影,A为…  相似文献   
6.
沙尘暴常规观测资料中若干问题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自江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Z1):60-67
沙尘暴常规观测资料主要来自地面气象观测系统,是揭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其内在属性明显地受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统计规范的制约,而且同样明显地受到两个规范变革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沙尘暴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被忽视掉了,因此最终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该文从中国沙尘暴的观测规范和统计规范入手,探讨了其变革对沙尘暴内在统计特征的影响.另外,文章还分析了沙尘暴与其它沙尘天气的同日出现问题,以及沙尘暴资料时间序列的统计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赵泰 《岩矿测试》2005,24(2):i001-i003
原子吸收光谱仪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微量和痕量元素分析的重要常规设备,在农产品有毒有害元素和常规金属元素检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原子吸收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结果稳定可靠和分析成本低的优点,在理化检验实验室中普及率很高。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原子吸收使  相似文献   
8.
胡宗全  郑伦举  申宝剑  陈刚  刘忠宝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0-67040020
近年来,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为获取油气资源指出了新方向,同时提醒石油地质家重新审视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需要将页岩油气的地质认识进展与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本文基于从常规与非常规在生烃、储层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涵盖常规和非常规的统一的含油气系统和二者协同的勘探思维。生烃研究由以往主要关注生油气高峰时的生烃量延伸到对油气生成、排出、滞留全过程的刻画;储层研究由关注无机矿物成岩演化中形成的米级—毫米级无机孔隙向成岩作用—成烃协同作用形成的微米级—纳米级有机质孔隙延伸;在此基础上提出狭义页岩气、广义页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的分类界限。在全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指导下,需要进行常规—非常规协同一体化评价基础上的勘探思维变革。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联系为指导,深入分析同一套烃源岩的生成—排出—滞留过程,分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资源配比关系与空间分布关系,有助于提升油气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钾盐作为战略资源,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世界大多数固态钾资源发现于大规模的石油勘探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开展钾盐勘探对于国家发展尤为重要。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南图尔盖盆地地质构造简单、资源勘探潜力较大。文中以南图尔盖盆地Aryskum坳陷为研究区块,基于其沉积地质特点,结合多口井的常规测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三孔隙度等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含钾层段具体表现为自然伽马异常高值,并通过无铀伽马曲线等排除铀、钍元素影响,扩径使得中子值偏高,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由砂岩层的负异常变化为正异常,电阻率值偏高,密度值介于2.25~2.45 g/cm3,声波时差在270~350 μs/m范围内。基于含钾层测井曲线特点,利用测井曲线综合识别法、重叠法、交会图法进行研究区钾盐识别。在研究区30余口井中发现有可溶性钾盐层分布,分布在M-Ⅱ-3、M-Ⅱ-2小层底部,其中M-Ⅱ-3层底部为主要钾盐层段,并对各井含钾层段累计厚度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借助地层对比分析含钾层段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展布情况,通过等厚图的绘制开展了找钾有利区分析,拓展了测井资料在南图尔盖盆地钾盐勘查中的应用,进而为今后研究区钾盐找矿提供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油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它曾经是,现在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全球碳减排、中国碳达峰情景下,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一直是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以天然气为主,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但是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油气田80%以上已经进入北极圈。2012年,中俄合作开发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也事实上开启了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进程。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共计3289.4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605.4亿桶(84.1亿吨)油当量,仅为全球已发现石油资源的2.5%;天然气41.4万亿立方米(约合2683亿桶,372.6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已发现天然气资源的15.5%。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总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俄罗斯已发现的北极油气资源合计2905亿桶油当量(403.5亿吨),占88.3%;其中天然气约39.47万亿立方米,约合2557.9亿桶(355.3亿吨)油当量,占北极地区已发现天然气总资源的95%以上。北极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也非常可观,约占世界待发现常规石油资源的15%;天然气占世界待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的30%,其分布也主要在俄罗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战略博弈,俄罗斯为确保其天然气出口及财政来源,必然要加大北极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采和开发,并通过北极航道运到中国和其他消费国。本文在概括分析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俄罗斯油气资源与北极战略及北方海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回顾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诞生、发展演变及其国际博弈的背景;概括介绍了中国成功介入北极油气资源项目这一标志性事件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对北极油气资源利用战略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