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91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725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冬半年高原低涡几个不同源地的低涡生成背景,着重分析500hpa环流场,指出:地形对低涡生成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但一定范围内有利的环境流场也是低涡生成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并给出了不同涡源区有利于低涡发生,发展的500hpa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2.
邓飞  贾东  罗良  李海滨  李一泉  武龙 《地质论评》2008,54(4):561-573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 Ma、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200~245 Ma、400~450 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720~850 Ma、950~1200 Ma、400~450 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沉降,指示了一个构造相对平静的阶段;中侏罗世早期前渊凹陷迁移至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山前,前渊沉积从晚三叠世的北东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广泛的湖泊相沉积预示了前陆盆地的欠充填状态;中侏罗世中晚期,川西盆地沉降中心又迁移到大巴山山前,相应的挠曲变形又从近东西向转化为北西向,构成了大巴山的前渊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沉降中心再次回到米仓山山前,巨厚的前渊凹陷沉积指示了米仓山冲断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白垩纪末—古近纪的前渊凹陷则跃迁至雅安—名山地区。川西前陆盆地的同造山沉降中心以四川盆地中心为核心在西部和北部呈弧形迁移,沉积序列不断更替和叠加。中生界各构造层底界构造图显示现今的构造低部位位于川西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在川西北地区均有东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而川西南地区等值线走向则为北东-南西向。因此分析认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构造变形可能控制了川西盆地现今的地层变形,形成了川西北地区的南北向构造挤压结构,而晚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川西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地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川西南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的中-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溶孔、溶洞和构造裂缝为主.研究认为,多世代方解石胶结、化学充填作用以及埋藏期的压实(溶)作用是孔隙很难得到保存的主要原因;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水云化作用和表生期、埋藏期的流体溶蚀作用则产生了大量的次生溶孔、洞,使储层的孔渗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构造破裂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储集空间,还影响各储集体之间及单一储集体内部空隙的连通.成岩相分为混合水云化-溶蚀-破裂相、溶蚀-胶结相和胶结-压实-压溶相.各种成岩作用的叠加形成了现今下二叠统油气储层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The foreland basin in West Sichuan is a tectonic unit that has undergone multi-periods tectonic movements of Indosinian-Yanshanian-Himalayan. Since late Triassic, it has been in a passive subsidence environment controlled by basin margin mountain systems and by the compression with abundant sediment sources. With the complex geologic setting, the main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 are listed as following:(1)Source rocks are coal-bearing mud and shale series with high to over maturity, and long and progressive hydrocarbon generation-displacement period. The key accumulation period is middle-late Yanshanian epoch.(2)There are three gas-bearing systems vertically, each of which has different reservoir mechanism, main-controlled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law, so the exploration thoughts and techniques are also different.(3)Undergoing multi-period generation-migration-accumulation, oil and gas have encountered multi-period modification or destruction, and gas accumulation overpass multiple tectonic periods. So the trap type is complicated and dominated by combination traps. Because the main accumulation period of natural gas is early and the reservoir encountered the modification of strong Himalayan movement,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fullness degree of gas reservoirs and complicated gas-water relation. (4) Reservoir is tight to very tight, but reservoirs of relatively high quality developed under the super tight setting. (5) The key technique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we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are the prediction of relatively favorable reservoirs, fractures and gas bearing; and the key techniques for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are how to improve the penetration rate, reservoir protection and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组份以烃类气体为主,占气体总体积的98.1%~99.7%;非烃气体以CO,2和N2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气体的0.12%~1.32%和0.25%~1.54%;烃类气体中以甲烷占绝对优势,平均含量为95.83%;重烃含量较低,平均为3.21%;干燥系数(C1/C,1-5>)平均为0.97,整体上属典型的干气.川西坳陷中段的所有样品δ13C,2都大于-25.8‰,属于典型的煤型气范畴,天然气的δ13C,1δ'13C,2δ13C,3,呈明显的正序排列,显示出天然气为典型的有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其母质演化程度已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且以高成熟阶段为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位于晋北高原的山西省怀仁县针对本地实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依法、规范、科学、集约”的原则,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为重点,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全面破解发展用地难题,找准了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走出了一条中部欠发达地区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既服务了县域经济发展,又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8.
粘土矿物是影响碎屑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为例,应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在成岩过程中自生粘土矿物的沉淀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生绿泥石对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有利,自生高岭石的含量反映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而伊利石对储层的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9.
徐刚郑达兴  李述靖 《地质通报》2008,27(11):1837-1845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构造与岩性条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