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3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太原盆地大气干湿沉降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年输入通量,讨论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同时采用富集因子法探讨降尘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s、Cd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Pb的来源可能是人为源和自然源。而Hg则主要来源于自然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南复州湾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燕海扇类,计5属17种。讨论了Annuliconcha与Paradoxipecten的属征及有关问题。上述发现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晋祠泉域岩溶水水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云  王晓敏 《地下水》2005,27(3):179-180
根据2001~2004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太原市晋祠泉域岩溶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用所定义的Tonstein的条件对山丹平坡—东水泉含煤区太原组煤系中的粘土岩进行衡量,确认出该煤系中仅有1层Tonstein。以该Tonstein为等时标志层,对含煤区煤(岩)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指出我国重要的北京西山岩溶区的岩溶地质景观已经曹到严重破坏,进而针对其景观特征和被破坏的原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该区的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布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亚板块南缘西山南麓的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构造地貌发育,航卫片上线性影象清晰,呈舒缓波状。断面倾向NWW,倾角60°~83°。破碎带宽约100m,内含多个断面,构成叠瓦状构造,逆冲量颇大。在走向近NE区段有一定左行走滑活动分量。新构造运动使侏罗系逆冲到中更新统之上,断层断错了全新统的冲积层。由中强地震沿西山断层分布资料显示,现今仍为粘滑活动。经14C测年确定,最近两次明显粘滑活动时间为4759a和493a,其时间间隔为4266a,其中一个断面的逆冲量分别为1.0m和0.25m。  相似文献   
8.
地下采矿是地面塌陷失决条件,自然重力及其他外界触发因素是其发展动因,地面塌陷受覆岩时代及岩性,采空区尺寸大小,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及开采深度,重复采动,水文条件变化,地形地势和松散盖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康媛  孙卫  盛军  时建超  刘艳妮  赵婷 《地质论评》2016,62(1):103-110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具有典型的异常低压油藏特征,晚白垩末期储层达到最大埋深,此时下部芦草沟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达到最大,随着油气持续向储层充注,此时地层压力达到最大,可达30.33~50.74MPa。本文从引起油藏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成岩作用中的"耗水作用"以及矿物蚀变引起的自生体积缩小等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层压力降低,其中溶蚀作用中矿物蚀变所形成的"耗水作用",使地层压力下降24.4%~37.1%,是造成储层异常低压的首要因素,同时矿物蚀变导致自身体积缩小并导致储层压力下降16.5%~24.8%,地层温度降低和构造运动对储层压力降低影响相对较弱,降低幅度分别为7.9%~8.6%和4.8%~8.1%。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下降17.45~37.85MPa,最终形成现今异常低压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太原组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采用了标志层、煤岩层组合特征、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等方法,对矿区内煤层、岩层进行了综合对比。确定了该区主要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分布及变化特征,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