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理教学》2005,(12):41-42
青海湖畔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从“大跃进”时期开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在“人定胜天”精神鼓舞下,劳动群众大手笔的开垦活动使湖畔75万亩的最好草场变成耕地;上世纪80年代,环青海湖一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开垦草原;90年代,为追求经济利益环湖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  相似文献   
2.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0,(7):92-92
《左传》还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事件更多的细节:多年后,郑国一位有名的贵族大臣子产,在回忆起先祖郑桓公创业的经过时谈到,借来城池后,郑桓公马上选派了一批商人进人虢国和郐国,他们并不仅仅从事一般的商业贸易活动,留居在当地后,他们大规模开垦荒地、囤田种植,想尽千方百计经营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等到时机成熟后,就开始逐渐控制当地的土地资源,为最后的“赖账”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田 所谓的民田就是掌握在地主和自耕农手里升科纳税的田地。明清时期这类土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0%以上,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朝初年,大量土地抛荒。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积极鼓励人民垦荒。所垦荒地作为永业,免除三年的地租。以后又规定除了纳税的土地以外,额外垦荒土地归其所有,且永不征税。  相似文献   
4.
<正>《左传》还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事件更多的细节:多年后,郑国一位有名的贵族大臣子产,在回忆起先祖郑桓公创业的经过时谈到,借来城池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