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56篇
  免费   6186篇
  国内免费   9427篇
测绘学   3725篇
大气科学   2853篇
地球物理   5817篇
地质学   22690篇
海洋学   3740篇
天文学   436篇
综合类   2010篇
自然地理   2298篇
  2024年   370篇
  2023年   1314篇
  2022年   1546篇
  2021年   1605篇
  2020年   1403篇
  2019年   1613篇
  2018年   1188篇
  2017年   1237篇
  2016年   1310篇
  2015年   1470篇
  2014年   1947篇
  2013年   1658篇
  2012年   1873篇
  2011年   1907篇
  2010年   1807篇
  2009年   1796篇
  2008年   1832篇
  2007年   1886篇
  2006年   1720篇
  2005年   1435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156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972篇
  2000年   727篇
  1999年   769篇
  1998年   851篇
  1997年   745篇
  1996年   684篇
  1995年   611篇
  1994年   532篇
  1993年   545篇
  1992年   558篇
  1991年   517篇
  1990年   529篇
  1989年   468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1篇
  1975年   11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利用内蒙古西部12个台站的地脉动噪声数据,采用噪声谱比法研究台站的场地响应情况。分析表明,台站场地响应按曲线形态可分为3类,且可能受地形地貌、局部构造和台基状况等条件影响。对比分析噪声谱比法与Moya方法的场地响应结果发现,场地响应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只有极少数台站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域大部分台站的台基状况总体较好,场地响应曲线较为平坦,无明显频率放大点。  相似文献   
3.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5.
付昱华 《海洋通报》1994,13(2):7-12
本文给出应用实测波浪数据确定JONSWAP谱参数的方法,若Hs,Tz,Tc分别为实的有效波高,平均上跨零线周期,平均峰-峰周期并令y=Tz/Tc,本文导出求解谱参数γ值的方程f(γ,y)=0。根据这个方程的解并应用最小二乘法,γ作为y的函数的表达式可写为(对于2.54≤γ≤15.34及1.6≤y≤1.79)。  相似文献   
6.
7.
红阳煤田含煤地层太原组与山西组,是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依据剖面上沉积相序列变化特点,可划分为14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含有一层煤。有二种聚煤环境:一是海水退出潮坪后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二是扇三角洲平原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介绍了GDJ跟踪打印经纬仪在人造卫星的观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对多圈卫星的目视观测资料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等工作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