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1153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尾市100kW波力电站空气透平与气室匹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贤光 《海洋工程》2005,23(1):53-61
根据用1/15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试验获得气室的Δ Pi- Q、ηA- Q、 NA- Q特性,以及用300mm透平模型,在1000mm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进行试验获得的对称翼透平、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和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的CP-、ηT-特性,进行了气室与三种空气透平的匹配设计。表明在设计波况下,采用1.02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50.43%;采用0.97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46.66%;采用0.975m的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33.66%;采用1.45m对称翼透平时,ηT·ηA仅为29.9%。并对四种不同匹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 30 0双向自调导叶透平试验机组 ,安装在 10 0 0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上 ,对两种叶轮方案和 6种不同喷咀、扩压器进行了不同活塞行程、不同周期和不同恒定输出电压下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咀出口角α1=2 1 5°、扩压器入口角α2 =6 5 5°和α1=2 4°、α2 =6 3°组合最佳 ,最高效率达 5 3 3% ,而且在宽广流量系数范围内 ,特别是大流量系数范围内都有较高效率。大大优于常用对称翼透平。将上下游导叶固定 ,变成双向固定导叶透平。用No 1叶轮和 6种导叶出口角组合进行试验。表明最佳导叶出口角为 2 4°~ 30°,最高效率仍达 38 5 % ,比对称翼透平仍高许多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岛屿综合的内容和原则。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 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晚侏罗世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之初出现了区域性隆起,全区缺失上侏罗统沉积。在早白垩世早期,出现了区域性的伸展活动,断陷盆地形成,克拉通南、北缘伸展活动最强,北部燕山构造带以出现变质核杂岩为特征,南部出现宽裂谷型盆地。早白垩世中期华北克拉通东部普遍出现了火山活动与岩浆侵入。早白垩世晚期克拉通上以出现窄裂谷型盆地为特征,沿北北东走向的郯庐断裂带断陷活动最强。这些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揭示,经历地表抬升后,克拉通破坏之初的岩石圈热而弱,从而形成变质核杂岩或宽裂谷型盆地。这期间的破坏强度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受控于早期岩石圈地幔的结构。经过早白垩世中期的大量岩浆活动之后,早白垩世晚期克拉通岩石圈温度降低、强度变大,从而利用早期大型断裂构造形成窄裂谷型盆地。这现象支持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的岩石圈减薄是以逐渐拆沉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6.
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穹隆及伸展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新  曾令森 《地质论评》1997,43(3):232-240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为一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穹隆,花岗岩穹隆的叶理普遍发育,叶理轨迹基本平行于穹隆的外部边界,并显示出从核部到边部逐渐增强,东南侧明显强于西北侧的特点。变形构造研究显示,花岗岩穹隆的边部及围岩中普遍存在不同层次及不同运动方向的伸展构造。东南侧以具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为特征,剪切运动标志显示为从NW-SE的正剪切运动,有限应变分析估算其剪切位移量在10km以上,剪切带上部被河防口正  相似文献   
7.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出露齐全的西大别地区精确测制了一条比例尺为1:1万的横穿造山带地质剖面.根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和变形样式,将剖面经过的区域从北到南划分出南湾、八里畈、浒湾、新县、红安、七角山、桐柏集湍纠忌降?个岩石构造单元.区域构造变形解析表明,在西大别造山带剥露过程中,早期以多幕挤压褶皱和逆冲推覆变形占主导地位,晚期则主要表现为韧性伸展滑脱、正断和走滑改造.结合由榴辉岩推导的热结构特征,认为西大别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样式是一个规模宏伟的、以超高压变质岩为核部并向西倾伏的不对称背形构造,后期的伸展滑脱使其发展成现今所展示的穹隆.  相似文献   
8.
临清地区东部新生代伸展构造特征及盆地伸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临清地区东部各主要断层新生代活动性进行半定量一定量分析后,认为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活动量各不相同,而且分段活动的特点十分明显,控制了不同时期规模、位置不同的半地暂。根据为层活动的特点,认为临清东部地区是分层伸展剪切模式,在南部、中部、北部均显示了各具特点的伸展组合模式;而这些不同伸组合模式是通过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横向变换构造带进行调节的。  相似文献   
9.
庐山星子群变质岩的变质作用P-T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扬子块体南缘古元古代星子群变质宏的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它们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其变质温度为480℃-580℃,压力在300MPa-500MPa之间。这与扬子块体南缘其他元古代地层仅经历了轻微变质的事实截然不同,表明星子群变质岩具有独特的构造演化历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星子群变质岩是由地壳伸展作用引发的、来源于下地壳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它并不是来源于华夏块体的“飞来峰”。  相似文献   
10.
系数法计算柱下双向偏心矩形扩展基础承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基础工程设计中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繁琐的问题 ,探索一种简捷计算柱下双向偏心矩形扩展基础承载力方法 ,在研究分析现行单向偏心系数增大法的基础上 ,推导了一种用偏心矩K(e) 对应特定基础底面尺寸的地基承载能力系数计算基础承载力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比较 ,该法计算过程简捷直观、精度可靠 ,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