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钟健  刘东生 《地质学报》1950,(Z1):43-90,97,98
四川歌乐山洞穴沉积中之哺乳动物化石,为除万县之洞穴沉积以外最丰富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之材料。其中包括三十五属,共四十一种分属於八目内,中有新属新种二及新种八。分析此化石地点所代表者均属一动物群,仅第五十一地点有较古老型之动物之存在。若与华南各地如四川万县,广西武呜,云南富民,江苏丹阳及江西乐平之洞穴沉积中之化相比较可知俱为同一时期之动物。其主要之代表竹鼠,豪猪,熊,虎,剑齿象,貘,犀,猪等统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此动物群与北京附近周口店之洞穴沉积为同一时期者。王林(G.H.R.von Koenigswald)及寇鲁伯(E.H.Colbert)称此动物群为“中国—马来动物群”与时代更老之下更新统之“印度—马来动物群”不同。但动物之发源与迁移常来往频烦,殊不限于一个方向之移入或迁出。故某一动物群之是否原生常就其中所具代表性之动物移入成份之多寡而决定之。歌乐山之动物群,亦即‘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为一原生华南之动物群,受华北,印度及爪哇三方面动物移入之混合组成。其中以华北移入之份子较多,但此种参加之份子不足以影响此动物群之原生性。如标准之北方动物,兔,骆驼,马及羚羊等在此并无发现。而原生南方之剑齿象,熊猫,貘等在周口店至为稀少或不存在。此南北动物群间之分隔似与秦领之存在有相常之关系。在歌乐山之化石中尚有数种属发现于华北较老之地层中者,是否彼等为起源于华北者现因所知尚少不能决定。歌乐山动物群与现在生存之哺乳动物相比较,虽其中多数均已灭绝,但亦有一部分生存于华北及华南。  相似文献   
3.
榆社是闻名中外的"化石之乡",境内蕴藏着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以丰富的新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其数量多、种类全、地层连续时间长,为世界之最,故有"哺乳动物化石宝库"的美称,已成为研究新生代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基地。1961年3月1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古脊椎动物化石重点保护区"。榆社化石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榆社县城迎春南路,1983年7月兴建,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座县级化石专题博物馆,共  相似文献   
4.
李凤麟  赵霞 《现代地质》1990,4(3):44-50,T002
袁氏剑齿象(新种)(Stegodon yuani sp.nov.)是根据发现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东山脚村附近的两颗上第三臼齿建立的。 化石产于早更新世湖泊和滨湖河流相的东山组上部粉砂质粘土层中。它稍原始于东方剑齿象(S.orientalis),而在进化水平上又稍晚于先东方剑齿象(S.praeorintalis)。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中国南方地区第四纪的代表性哺乳动物群,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属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如猩猩、长臂猿、亚洲象和绝灭种巨貘、中国犀的现生种貘、犀等热带种,它们的存在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本文在确定中国南部OIS 5e时期此类动物群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以热带种属的分布及其北界为依据,推断出中业热带北界分布至秦岭-淮河以南,较现今北移约3°,1月份平均温较今高约4~5℃,年均温高约3℃,说明在现今的亚热带地区盛行中亚热带-热带的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生物-气候带变迁.该变迁事件对应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高温期和35°N冬半年天文辐射总量的峰值,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四川歌乐山洞穴沉积中之哺乳动物化石,为除万县之洞穴沉积以外最丰富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之材料。其中包括三十五属,共四十一种分属於八目内,中有新属新种二及新种八。分析此化石地点所代表者均属一动物群,仅第五十一地点有较古老型之动物之存在。若与华南各地如四川万县,广西武呜,云南富民,江苏丹阳及江西乐平之洞穴沉积中之化相比较可知俱为同一时期之动物。其主要之代表竹鼠,豪猪,熊,虎,剑齿象,貘,犀,猪等统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此动物群与北京附近周口店之洞穴沉积为同一时期者。王林(G.H.R.von Koenigswald)及寇鲁伯(E.H.Colbert)称此动物群为“中国—马来动物群”与时代更老之下更新统之“印度—马来动物群”不同。但动物之发源与迁移常来往频烦,殊不限于一个方向之移入或迁出。故某一动物群之是否原生常就其中所具代表性之动物移入成份之多寡而决定之。歌乐山之动物群,亦即‘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为一原生华南之动物群,受华北,印度及爪哇三方面动物移入之混合组成。其中以华北移入之份子较多,但此种参加之份子不足以影响此动物群之原生性。如标准之北方动物,兔,骆驼,马及羚羊等在此并无发现。而原生南方之剑齿象,熊猫,貘...  相似文献   
7.
李兴文  胡义  唐力  郭岐明 《贵州地质》2021,38(1):29-34, 70
本文对汉中天坑群天星岩竖井中发现的剑齿象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对比认为其可归为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化石是由地表流水将剑齿象遗骸分解后的骨骼带入竖井中而形成的。综合对东方剑齿象的生存时代、化石赋存层位的岩性特征和时代以及天星岩竖井的形成时代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认为天星岩竖井中东方剑齿象化石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可能为晚更新世晚期。天星岩竖井中东方剑齿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中天坑群地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时代、第四纪时期古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岳尚华 《地球》2014,(3):92-95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哺乳动物展厅,庞大的巨犀与剑齿象化石骨架居中并立,冲击着观众的眼球;摆满展柜的珍贵化石与贴遍四壁的图文展板,令人目不暇接。但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胡绍锦 《云南地质》2005,24(3):321-327
记述滇池盆地含煤层中首次发现的上新世剑齿象化石,包括脊棱齿象属的一个新种昆明脊棱齿象(Stegolophodon kunm ingensissp..nov.)、似元谋剑齿象(Stegodonaff.yuan-m ouensis)、玉溪剑齿象、师氏剑齿象等。这一剑齿象化石组合的发现,对研究新生代象类和滇池盆地的演化史,重新划分盆地煤系地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河洞中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的研究进程,以今年中法联合科考过程中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为样本,采用ICP-MS铀系定年方法对这批大熊猫骨骼化石碳酸盐岩包裹物的年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化石群化石距今6.75万年,初步判定此动物群可能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这批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信息将为贵州(尤其是黔北)第四纪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