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农业问题的研究,是扩大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领域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土壤中Cu、Zn、Fe、Mn、Co元素的全量、有效量、pH值、有机质与作物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元素有效量与土壤中元素全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正相关,而作物产量与元素有效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两种新的沉降推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铁路等工程中通常利用实测沉降资料推算最终沉降,双曲线是最常用的一种沉降推算方法。工程实践表明,常规双曲线法即增量双曲线法推算沉降往往小于实际沉降,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沉降资料。依托大量监测工程,在增量双曲线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量双曲线法和TS双曲线法。工程实践表明,这两种新的双曲线法推算沉降与增量双曲线法推算沉降基本相同,可用于较短预压时间的沉降推算。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沙泉子铜镍矿上方开展岩屑测量和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Cu-Ni-Cr-Co多元素异常组合的特征,且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矿体较为一致,表明岩屑测量和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铜镍矿体,可作为该区寻找铜镍矿的有效手段。相比较而言,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效果更好,表现在元素含量更高,异常强度更强,由此便能强化微弱异常,有利于发现和识别弱的矿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简阳三岔镇土地整理区紫色土中B、Mn、Zn、Cu、Mo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为数据源,分析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通过对有效态含量进行分级评价,并结合有效态与全量、pH值、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提出养份管理建议.研究表明,该区紫色土微量元素全量及交换性Mn含量相对正常,但有效B、Zn、C...  相似文献   
5.
成都地区土壤硼元素含量及其养分管理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地区浅层土壤中全量硼较为丰富,但是部分地区土壤有效硼较为缺乏。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呈正相关,与土壤类型也有关系,而与硼全量关系不大。有效硼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有机质缺乏、土壤pH值较低引起。黄壤地区酸性土壤种植油菜会有缺硼症状;水稻土和紫色土有效硼含量达到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临界值,种植油菜就不缺乏硼,但是种植小麦仍然会缺硼。开展硼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时,不能只用土壤硼全量来评价其丰缺,还应该考虑用有效硼、有机质、pH值、土壤类型以及不同的植物种类等进行综合评价,更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土壤养分管理和选择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土壤有效硼含量的主要措施是施用硼肥,同时施用有机肥,酸性土壤适量施用石灰。  相似文献   
6.
在沙泉子铜镍矿上方,开展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金属活动态(粘土吸附态)测量及地电化学测量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隐伏矿体较为吻合,表明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粘土吸附态测量和地电化学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隐伏铜镍矿体,可作为该区寻找隐伏铜镍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测定时的萃取酸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酒石酸、抗坏血酸、硫氰酸钾和硝硫混酸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做了萃取分离后共存元素干扰测定,经与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比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沉积物全量硼的测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CP-AES测试方法准确测定长江口水下沉积物中的全量硼,对三种不同的样品消化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认为HF-HCIO4-HNO3-H3PO4消化方法是可靠的理想的样品消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床是解决目前资源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所发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对已知隐伏矿床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无法确定地表金属元素异常是否直接来自深部矿体,使上述方法未在未知覆盖区开展广泛的找矿工作,因此急需发展地表异常示踪技术。贵州水银洞金矿是我国超大型全隐伏的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富含S、Au、As、Sb、Hg等元素。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采集地表微细粒土壤样品,分析5种微量元素(Au、As、Cu、Sb、Hg)的含量,以验证微细粒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在该矿床的找矿效果,并用S、Pb同位素识别地表土壤异常来源。研究发现:(1)微细粒土壤测量技术在该矿区的指示效果好,Au-As-Sb-Hg高异常区与隐伏矿体和断层的分布较为吻合,其中Hg对隐伏矿体的指示效果最好;(2)隐伏矿体及断层上方土壤中δ34S值、放射成因的w(207Pb)/w(204Pb)和w(206Pb)/w(204Pb)显著高于围岩区土壤,可有效示踪地表微细粒土壤中的异常来自于深部的隐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弹塑性储层,基于线弹性理论假设的传统起裂模型已不再适用,需要研究基于非线性本构方程的起裂模型。基于岩石非线性本构方程,运用塑性全量理论,建立了弹塑性地层井周应力场模型;结合"井壁"应力场模型和弹塑性岩石破坏准则,建立了弹塑性地层的起裂压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岩石产生塑性屈服,"井眼"应力集中效应会减弱,"周向张应力会减小",甚至无法产生。屈服后的起裂压力比线弹性理论预测值大,起裂模式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方式,剪切起裂存在破坏角。屈服后,幂硬化指数小于等于0.5的岩石只可能产生剪切起裂;幂硬化指数大于0.5的岩石,屈服应力、幂硬化指数、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越小,越容易产生剪切起裂,反之越容易产生拉张起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