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简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构造部位和岩石组成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其对工程结构的侵蚀等级.并提出了地上排水、地下排水与采用抗侵蚀工程材料等综合的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坑研究学者通过系统调查,确立“tiankeng”作为标准地貌术语,并规范其形态特征,提出塌陷型天坑和侵蚀型天坑两种成因类型。文章以重庆武隆箐口天坑、陕西汉中伯牛天坑、马达加斯加安卡拉那高原的曼格里(Mangily)天坑、巴布亚新几内亚穆勒高原的阿底(Atea)天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4个天坑(群)发育的地层结构、地貌演化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论述侵蚀型天坑系统演化的共性特征,即三元或二元地层结构、深厚包气带和巨大地势差异、覆盖型岩溶分布、覆盖层对雨水的汇聚或夹层对地下水的汇聚等。基于侵蚀型天坑的成因条件,认为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落水洞-竖井(地下河)阶段、侵蚀-竖井状大厅阶段、崩塌-天坑形成阶段和天坑退化阶段,并对侵蚀型天坑演化机理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宋晓东 《地理教学》2020,(6):F0002-F0002,F0003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景区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城区东北20千米处,同时也是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天龙桥为天坑一桥,青龙桥为天坑二桥,黑龙桥为天坑三桥。这三座平均高度300米以上的天然石拱桥呈纵向排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三座天然石拱桥之间有青龙天坑、神鹰天坑两个天坑,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世界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粉质土沉积物侵蚀性动态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在循环动荷载作用后侵蚀性的变化.在试验中,采用真空预压固结装置制备重塑土样,采用液压伺服土动三轴试验机实现了不同幅值及不同振次的动荷载作用条件,并通过动三轴静态试验及贯入强度测试,测定了动荷载作用后土样强度的变化.通过水槽冲刷试验测试了不同条件的动荷载作用后,土样抗冲刷能力的变化,并进行了临界剪切应力的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动荷载作用后其强度及抗侵蚀性均降低;沉积物强度指标(不排水剪切强度、残余强度、贯入阻力)、侵蚀性指标(起动流速、临界剪切应力、冲刷率)与动荷载幅值、动荷载振次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天坑释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天坑是一种特大型塌陷漏斗,它的演化包括大型洞穴厅堂的洞顶崩塌和大型暗河对大量崩塌块石的搬运.天坑这个术语,首先在中国使用,随后成为世界性的喀斯特词汇.  相似文献   
6.
张远海 《中国岩溶》2006,25(Z1):71-78
大部分情况下,天坑都是现代暗河通道洞顶塌陷而成.塌陷的扩大造成暗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使得水力梯度变陡,溶蚀和侵蚀增强.可以说,天坑大部分空间体积的形成都是地下河大规模搬运崩塌堆积物的结果.强烈变化的大流量是搬运崩塌堆积的最佳条件,而暗河通道的改道和扩大又进一步加强了塌陷作用.与区域裂隙模式不同,新的裂隙随着崩塌周围应力释放而扩张.与原始洞穴通道形成相比,大规模天坑的形成都是源于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马来西亚Sarawak的Mulu喀斯特区发育的大型洞穴厅堂和天坑都与小洞道有关.它们主要沿破碎带发育,有些沿潜流带发育,其岩块崩塌并非仅与渗流排水有关.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07,27(2):122-122,138,145,152
日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先生撰写了《“天坑”的科学发现》一文,现摘编如下。你家住在石山(注)区吗?你有没有听说过或在山里见过一种朝天开口、周壁陡峭、坑底深邃和空间庞大的陷坑,那就是喀斯特(karst)现象中的一种极端形态———天坑(tiankeng)。1天坑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胎体金刚石的侵蚀性,胎体对金刚石的包镶力,胎体的耐磨性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以Fe代Co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以Fe代Co的关键在应用于镀膜金刚石,即以金刚石表面的碳化膜隔绝铁族元素对金刚石的侵蚀作用,并以碳化物膜作为过渡层实现金刚石与胎体的冶金结构,而胎体的耐磨性则可从优化胎体配方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乐业天坑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生态旅游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文章在分析乐业天坑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乐业天坑生态旅游特色,并提出打造乐业天坑生态旅游品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