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840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24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1737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geological setting, history and subsidence of the Venetian Plain. Majo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leistocene-Holocen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Lagoon of Venice, in relation to its origin that datesback to 6-7 kyr BP. Geological land subsidenc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lagoon, and anthropogenic subsidence, that has recently assumed a major importance for the Venetian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also the sealevel rise, 23 cm loss in land elevation has occurred in the last century, leading to increased flooding event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require protective works.  相似文献   
2.
3.
珠江口伶仃洋温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向平 《热带海洋》1994,13(1):76-80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令仃洋冬,夏季的水温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冬季湾内水温的分布和变比较单一,夏季由于河流入海流量增大,河流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加强,明显可见两个冷,暖水锋在河口湾中段相交,上段为高温的河流淡水控制区,下段为低温的陆架水控制区,两者显著的特点是其控制区内温度变化很水,而在锋面转折地带的河口湾中段,盐淡水混合强烈,其温度变化大,温度等值线呈倾斜分布。  相似文献   
4.
建立我国沿海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国 《海洋通报》2001,20(5):72-75
论述了在我国沿海建立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风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有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监测的方法和原理,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基底岩性特征、基底构造格局、地壳结构和基底沉降结构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北部陆缘东西部的地质差异,探讨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南海北部陆缘东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发育于不同的构造单元上,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基底具有不同的沉降结构和构造活动性,而地壳结构的明显差异,揭示了东、西部沉积盆地形成内因的差异,东部盆地发育于拉张减薄的陆壳之上,并伴有地幔隆起与地壳的上拱作用,西部盆地则主要以地壳的裂陷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6.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西湖凹陷渐新统一中新统陆盆沉积发育了类型丰富的河道沉积,本文根据陆盆充填机制对盆地演化各阶段的控制作用,从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特征诸方面探讨了盆地演化过程的河道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8.
全球元古宙超大陆及中国主要陆块的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回顾有关全球元古宙超大陆的假说基础上,介绍了超大陆的组合与裂解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元古代超大陆的构成,综述指出我国主要陆块在新元古代超大陆块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造山带中残存有许多前寒武纪地质体,其中一些被当作前寒武纪基底用于探讨所在微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由于微陆块属性对于造山带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所讨论的前寒武纪地质体蕴含地球早期历史演化信息,对微陆块属性的厘定成为造山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笔者等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的微陆块为例,总结梳理了微陆块厘定的相关依据: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碎屑锆石谱峰显示的源区时代特征,地质事件序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信息,继承锆石、捕获锆石和古生代侵入体同位素显示的深源地壳信息,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特征。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厘定依据不同,对微陆块属性认识争论不断,即使相同依据也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对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认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等认为前寒武纪基底的亲缘性探讨不仅要注重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还要在精细野外解剖和高精度年代学工作基础上,注意其变质—变形特征、接触关系、源区时代特征、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地壳增生信息和深源地壳信息等的综合对比分析,以得到较全面依据,探讨其构造属性。当获得一组前寒武纪地质体信息时,可先进行同构造单元内对比,再与其他构造单元对比。当特征相异时则需进行构造单元拆分或考虑构造就位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推覆体、走滑外来体、俯冲刮削的构造岩片);当特征相似时,可能指示了相同微陆块的裂解或破坏或者不同的微陆块共同经历了相似的前寒武纪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