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4篇
  免费   2388篇
  国内免费   3644篇
测绘学   790篇
大气科学   1028篇
地球物理   1402篇
地质学   10178篇
海洋学   1471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842篇
自然地理   77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658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74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450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7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1989)在辽东半岛南部复州湾和金县七顶山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发现一层笔石,它们为: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 sp.,Dendrograptus sp.,并且建立了 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 带,该带相当于华北的 Dictyonema flabelliforme-Staurograptus 带,相当于华南东南区的Staurograptus-Anisograptus 带,其层位相当于英国的特马豆克阶。由于该区寒武系顶部已建立了笔石带Dictyonema kelanense 带,因此,笔者将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划在 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 带与 Dictyonema kelanense 带之间。  相似文献   
2.
3.
张之燊 《福建地质》1992,11(3):156-163
武夷山脉中段晚太古代宇宙尘赋存于上太古界天井坪组。粒度一般为0.15-0.2mm,最大0.32mm,最小0.042mm,形态呈单球体、不规则形或碎片状,以前者为主。在扫描电镜下表面具烧蚀、蜂巢状气印、气孔状、刺(瘤)突趁、晶洞及偏心双层等结构。宇宙尘由内核和熔壳组成;内核是自然铁(a-Fe),含Fe、Cr、Ni、Co等元素;熔壳是磁铁矿或方铁矿,除Fe外尚含Si、Al、Cr、Mn、S等元素:根据其结构、构造组成和物质成分的综合分析结果,并与国内文献资料进行对比,本区宇宙尘可能是铁陨石在大气中的消融物或在太空中的碎裂物。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6.
1882年李希霍芬在太原西山建立石炭系的太原系含煤建造以来,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意见,归纳起来有三:①以Pseudoschwagerina(s.1)带之底为界,下面为石炭系,上面为二叠系;②以晋东南的灰白色“佳祥砂岩”与太原西山黄绿色“骆驼脖子砂岩”对比,砂岩底面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线,下面是石炭系山西组,上面是二叠系石盒子组,山西组的地层时代定为晚石炭世;③以晋东南灰白色第三砂岩(陵川砂岩)与太原西山“北岔沟砂岩”对比,砂岩底面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线,下面是石炭系太原组,上面是二叠系山西组,山西组的地层时代为早二叠世。笔者认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划分,以第③方案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8.
广西中三叠统浊流流向及坡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溢堤流沉积的识别,结合同一鲍马层序Tc段斜层理倾向与其底部槽模走向不一致的分析,以及横向冲刷模、U形障碍冲刷痕等冲蚀构造、大型滑动模等压刻构造的认识,筛选出宽阔水道充填沉积、扇状体及分支水道沉积中底模构造的指向数据,来指示浊流主体流向,并区分出溢堤流流向。从而确定了本区中三叠世时的浊流主体流向为NW向,平均为300°。根据滑塌沉积中滑塌包卷层轴面、滑塌面的测定,确定凤山县金牙处的古坡向平均为322°,与浊流主体流向基本一致。还认为中三叠世时右江盆地沉积物源来自桂东和桂东南蚀源区,海水由其南的越南境内进入。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的测深方法广泛使用于水电工程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工作中。应用差分法原理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提取是提高电阻率测深的解释推断,它具有去掉背景场,突出局部场的作用;ρm测深断面正演概念形象鲜明,能提供各种地质体的电场信息,从而有利于从场的形态、场的结构来研究异常性质。文中探索了二阶、三阶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水电工程坝址勘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描述了中国南部二叠、三叠纪“混生生物群”。根据笔者的统计,目前巳经发现有“二叠纪型”分子36属53种与三叠纪菊石、双壳类、牙形剌共生。 笔者认为中国南部可以以牙形剌Anchignathodus parvus 的出现作为三叠系的底界,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菊石 Hypophiceras的出现可以作为三叠系开始的辅助标志。文中还将这一界线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二叠、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