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部柱状样中烷基环己烷,烷基苯,胡萝卜烷和萜烷的分布特征,它们来自藻类和喜盐细菌。4-甲基甾烷的先驱物4-甲基甾醇存在于钙质超微化石颗石藻中,它为南海沉积物中含有4-甲基甾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物降解程度有所差异,沿构造带从南到北,同一油层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增强,比如位于构造北部(构造部位相对较高)的永1井、永3井侏罗系原油25-降藿烷丰度较高,表明生物降解比较明显,而位于南部(构造低部位)的永6井白垩系和侏罗系油层中的原油均无明显的生物降解现象;同一口井随深度增大生物降解作用将弱,如永2井浅部白垩系油层的原油降解较严重,而深部西山窑组的原油降解作用则不明显.根据原油生物降解的特征,结合车-莫古隆起调整对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影响,讨论了原油生物降解差异分布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海北部湾海洋柱状沉积物中甾烯醇甾烷醇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善春  栾作峰 《沉积学报》1991,(A12):97-102
  相似文献   
4.
滴南凸起-阜北斜坡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其周缘地区有多个生烃凹陷,发育四套烃源岩,具复杂的油源关系。为厘清该区中上侏罗统油源关系,利用多项地化指标进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A类原油具轻碳同位素,植烷优势明显,高伽马蜡烷指数,表现出了湖相母质输入的特点,与二叠系泥岩具良好亲缘关系;B类原油具重碳同位素,姥鲛烷优势,几乎不含伽马蜡烷等特征,反映了原油母质形成于强氧化的沉积环境,与侏罗系泥岩同源;C类原油各项指标介于以上两类原油之间,是二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的混源。  相似文献   
5.
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通过对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烃源岩及原油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 揭示了生物标志物中三环萜烷系列的分布特征, 并探讨了其对于沉积环境和生物来源的指示意义. 结果表明: 大安寨段烃源岩及原油姥植比Pr/Ph中等, C19-C26三环萜烷呈现C21优势. C19+20和C23的相对百分含量较低, C24TeT/C26TT值大于1, 指示大安寨段沉积时期水体较浅, 生源构成以菌藻生源为主, 兼有丰富的高等植物生源的混源输入, 形成于弱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准噶尔盆地中部Ⅲ区块的3类原油或油砂样品抽提物饱和烃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饱和烃中甾烷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成因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3类原油的甾烷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27规则甾烷相对丰度明显低于C28、C29;C27、C28、C29异构体αββ型相对丰度明显高于ααα型(C28αββ(20S)或C29αββ(20R)丰度最高);但这3类原油的成因是不一致的,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热演化、生物降解、运移分馏以及古环境或岩性4个方面,其中第1、3类原油主要以热演化作用与运移作用为主,第1类原油还可能受到古环境或岩性影响,两者均不受生物降解的影响,第2类原油则受到热演化、运移作用及生物降解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江油厚坝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四川江油厚坝油砂产出于侏罗系沙溪庙组下段,含油砂层沿北东方向延伸约25 km.露头和岩芯油砂样抽提得到氯仿沥青“A”含量为0.4%~33%.抽提物饱和烃GC-MS分析得到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饱和烃分布呈现双大鼓包,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基木被降解;三环萜烷含量丰富,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最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陈军红 Summ.  RE 《地球化学》1995,24(4):379-386
在研究羊毛甾烷的基础上,又从泌阳凹陷第三系湖相泥质白云岩地层中检测出了其他系列的特殊甾烷化合物,如3β-乙基甾烷(C29-C31),3β-正丙基甾烷(C30-C32)和3β-丁基甾烷(C31-C33)和甲藻甾烷等。这些特殊甾烷集中出现的情况曾未报道过。除母源输入具有特殊组合外,水体较高盐度和强还原环境可能是这些化合物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宜居地球、地外生命探索以及资源勘查等的需求使真核生物的早期溯源和演化趋势研究成为国际热点。根据已发现实体化石、分子化石和分子钟证据,将元古宙真核藻类演化划分为环境准备(2.45~1.70 Ga)、缓慢发展(1.70~0.80 Ga)、剧烈波动(0.80~0.64 Ga)、快速辐射(0.64~0.54 Ga)四个阶段。元古宙真核生物的出现、演化和辐射进程与地球氧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如冰期)的发生具耦合性,表现出早期生命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协同演化。真核藻类在1.70~0.80 Ga期间的缓慢演化可能与长期较低的大气氧含量(约为现今水平的1%~10%PAL)有关。低的大气-海洋氧化程度不仅限制了真核藻类生存空间,也通过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供应约束,限制了真核藻类初级生产力水平。因此,地球表层氧化可能是地球宜居演化,并孕育出真核生物等各种复杂生命的主要原因。从地球系统形成与演变的角度探索生物圈演化或能对生命的过去和未来给出更为可靠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作为一种主要栖息于潮间带的沼泽地或红树林的双壳贝类,近年来很多研究都证明其具有做为海洋污染监测指示物种的潜力。红树蚬受六溴环十二烷(HBCD)不同浓度(0、0. 086、0. 860、8. 600μg/dm~3)及不同天数(1、3、11、15、22 d)胁迫后,从转录组上调文库中挑取6个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Ⅲ(COXⅠ、COX Ⅲ),NADH脱氢酶亚基Ⅰ、Ⅲ(ND Ⅰ、ND Ⅲ),细胞色素b(Cyt b),无机焦磷酸酶(PPase),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各基因在红树蚬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因为基因不稳定性,利用β-actin作为内参对各目的基因所得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结果发现:6个基因在HBCD胁迫后都有转录且差异表达。经生物统计学分析,胁迫后鳃及肝胰腺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中有显著变化,总体上随着胁迫天数及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当胁迫浓度过高时,因线粒体产生的应激能力有限,表达量反而降低。最后从酶复合物在呼吸链、ROS生成、ATP合成中的作用等各方面分析了HBCD胁迫导致线粒体基因表达变化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分子毒理研究和开发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