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氡气的污染是室内建筑空气环境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资料历年研究成果的分析,利用数值差分的方法,建立了室内氡气传输的三维稳态方程,给出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对室内氡浓度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土壤的地下漏失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方式。本文以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地区——贵州普定县陈旗小流域为例,阐明了土壤地下漏失的过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为土壤的地下漏失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地表降水的大量渗漏为土壤的地下漏失提供了侵蚀的水动力条件;风干的土壤团聚体遇水易崩解,离散出的细粒物质可沿土间孔隙和岩溶裂隙向地下空间迁移;岩溶洞隙内填积的粘土在流水的浸润软化下呈可塑、软塑甚至流塑状,可向其下的溶洞、地下河蠕滑搬运,最终导致地表土壤漏失。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武王东沟实验站的坡耕地和塬耕地为供试土壤,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塬区旱耕地原状土壤氮素迁移和时空变异。结果表明:耕作土壤NO3--N为23.1~33.8 mg/kg,NH4+-N为0.23~0.50mg/kg,DOC为9.17~13.38 mg/kg,P为0.18~0.23 mg/kg;坡耕地和塬耕地的NO3--N和NH4+-N主要集中在0~20 cm的上层土壤,中下层土壤NO3--N和NH4+-N起源于上层淋溶迁移和累积;高含量时养分淋溶溶出呈指数衰减型;NO3--N、NH4+-N、DOC向下层的迁移塬耕地慢于坡耕地。  相似文献   
4.
地震断裂带中气体来源及运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的观测技术和理论的快速发展,地震断裂带气体观测和同位素分析技术都得到长足发展,为研究微量气体运移机制以及气体来源示踪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简要介绍了前人利用同位素技术在深部物质来源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详细阐述了断裂带中微量气体的特征、气体运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气体运移机制和理论模型,包括扩散对流作用、接力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最新的水合物调查研究发现了大量疑似BSR(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特征的地震反射界面,但BSR特征并不典型。为了解决在BSR特征不甚明显的地区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识别和成矿远景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的综合分析,指出了琼东南盆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标识——BSR识别的局限性;然后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所必须具备的气源、运移通道、有利沉积条件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必须具备的气源、气体运通道和储层等特征,对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标志——BSR判识提供了良好佐证。综合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海域的中央坳陷带内发育了大量气烟囱的位置及其附近海底浅层应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选取合适的叠前时间偏移软件,对两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偏移成像试验,验证叠前时间偏移中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该软件偏移算法的核心技术是弯曲射线偏移处理,这不同于工业界常用的直射线假设.偏移速度是偏移成像好坏的主要因素,通过迭代进行偏移、速度分析,使共成像点道集拉平,从而实现构造的准确成像;偏移孔径也是影响偏移成像的一个关键参数,其选取与成像目标层的倾斜角、深度、速度等有关;反假频参数对偏移成像效果有一定影响,是偏移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1 Introduction Phys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are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of salt migration driven by tectonic processes.In recent years,we have designed and ran series of models to simulate salt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实验研究了U(VI)在黏性土壤中加入Fe0与未加Fe0的吸附量和迁移速度。静态结果表明:加入Fe0使黏性土壤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量都大于未加Fe0的黏性土壤;通过180d的土柱动态迁移实验,U(VI)在加入Fe0的土柱中迁移了3cm;而在未加Fe0的土柱中迁移了5cm。因此,加入Fe0使U(VI)在核废料处置场天然屏障中的迁移速度降低,因而也减缓了铀污染源进入地下水的风险,使地球化学屏障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湘西北奥陶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志明  陈建强 《地球科学》1997,22(5):471-478
有关奥陶纪层序地层研究,在湘西北地区尚属首次,通过对11个剖面详细的野外露头层序界面的辨认,追索以及对亚层序的划分和堆形式的识别,将奥陶第初步划分为两个中层序或二级层序,11个正层序或三级层序,根据层序所确定的海平面升降曲线,可与北美、澳大利亚、华北等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十五"中国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依照设计存储在Oracle 10g数据库中,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汇集全国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面对日益增长的庞大数据库,难以使用常规备份方式进行备份和迁移。在经历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主数据库磁盘阵列故障和地电学科中心数据库崩溃后,笔者提出适用于大型前兆数据库全库备份的准在线冷备份方式,并且运用到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对国家中心数据存储架构调整进行讨论,以规避将来可能的数据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