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断层运动区段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行松  唐汉军 《地震地质》1992,14(2):140-144
断层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在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上经常以区段为单位活动,每次活动的区段长度、运动量等都不相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迁移规律等。为工程建设和强震的预测,划分活断层运动区段越来越迫切。以一次强震活动序列、跨断层大地测量网的复测、直接鉴定断层新活动、并结合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变化等途径来划分断层运动的区段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九五”期间安装在“山东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的MD跨断层形变测量仪资料的干扰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与水准、基线观测的一致性 ,探讨了其映震能力及断层运动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灰厂断层形变测量结果的地质解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忠宁  焦青  龚复华 《地震》2004,24(3):69-78
对大灰厂断层形变测点的36年基线、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将观测值的变化转换为断层的水平和垂直活动量,并从断层活动方式与所受压应力方向的关系研究了华北地区邢台一唐山地震时段和大同一张北地震时段,以及在八宝山断裂(大灰厂段)上显示的地震前后断层异常活动特征及相应的应力状态。认为对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的分析研究不仅要通过一定的数学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更应当从断层活动方式及应力状态进行地质解译,以探索孕震过程中的断层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4.
跨断层水准观测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对水准仪的精度、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仪器老化所产生的仪器性能衰减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Trimble DiNi12型数字水准仪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第1年、第4年和第7年的产出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数字水准仪在使用的前期性能衰减快,中后期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Trimble DiNi12型数字水准仪与Leica DNA03型数字水准仪分别投入使用的第1年内测段往返测闭合差表明,Trimble DiNi12型水准仪所能达到的实际精度优于Leica DNA03型水准仪。进一步分析可知,Trimble DiNi12型水准仪在稳定性上也有一定优势,这和实际的使用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应急管理部多层级视频会议系统跨网段转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接入地震系统的基本情况,结合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多层级跨网视频会议系统的架构特点,着重分析跨网段"背靠背"转发优化技术方案在视频会议系统融合中的实现与应用,以期为类似的应用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内部地球结构对内核平动振荡本征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固态内核的平动振荡是地球的基本简正模之一,又称Slichter模,其本征周期大约为几个小时,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影响内核平动振荡的本征周期与内部结构的依赖关系,本文利用球对称、非自转、弹性和各向同性地球模型(SNREI),通过自由振荡运动方程的数值积分,以地球模型PREM为基础,理论上系统研究了地球内部介质(包括密度、地震波速等)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本征周期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Slichter模周期随着内外核边界(ICB)密度差的增加以类似于双曲线的特征显著减小,当ICB密度差从597 kg·m-3减小到200 kg·m-3时,周期增大66.44%,当ICB密度差从597 kg·m-3增大到1000 kg·m-3时,周期减小21.48%;Slichter模周期随着核幔边界(CMB)密度差的增大而缓慢增大;相对于PREM,地球模型1066A在ICB和CMB的密度差分别相差45.321%和1.132%,内部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梯度也存在差异,但是,当密度差减小到1066A模型提供的数值时,得到的Slichter模周期与基于1066A获得的结果(4.599 h)非常接近,差异分别只有3.762%和0.037%;表明Slichter模本征周期与地球内部介质的精细结构关系不大,而对ICB的密度差非常敏感.内、外核P波波速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基本相当,当内核和外核P波波速均增加5%时,Slichter周期分别减小1.02%和1.69%,P波波速分别减小5%时,Slichter模周期分别增加1.27%和1.847%,内核S波波速分布异常比P波波速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小1个量级;与地核相比,地幔中的地震波速异常对Slichter模本征周期的影响小1~2个量级;表明地核中地震波速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很小,目前有关Slichter模周期理论计算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所采用的地球模型中内核边界的密度差的差异,本文结果可以为Slichter模的研究、探测及其对地球深内部结构的约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位于中缅毗邻区的金腊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大地构造上处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勐统—耿马—西盟元古宙—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带南段。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简称金腊花岗岩)包括老厂似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勐林山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和南腊碱长花岗斑岩。文中系统研究了上述岩石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成矿元素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等特征,从构造岩浆演化的角度,探讨上述岩体之间内在联系、成因演化以及与成矿的关系:(1)在金腊花岗岩三种岩石类型中,老厂似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和勐林山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同位素U-Pb年龄皆为(45±1)Ma,形成于岩浆结晶分异早期阶段的深成环境,而南腊碱长花岗斑岩的锆石同位素U-Pb年龄为(43.41±0.78)Ma,形成于岩浆结晶分异晚期阶段的浅成环境。(2)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Zr/Hf、Nb/Ta、Rb/Sr、Rb/Ba、K/Rb、(Rb/Yb)N、Sr*、K*和Zr*)),结合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本区花岗岩形成于喜马拉雅同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末期局部拉张构造环境,并分别代表了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中不同演化阶段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3)上述三类花岗岩样品皆位于S型花岗岩区,但从老厂似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勐林山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到南腊碱长花岗斑岩,样品分布逐渐远离"I"型花岗岩和"S"型花岗岩的分界线,这表明自老厂似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至勐林山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到南腊碱长花岗斑岩幔源组分逐渐减少。(4)相对中国花岗岩,南腊碱长花岗斑岩不仅更富集W、Cu、Bi、Sb、Mo、Sn、Ag、Pb和Au等成矿元素,而且还强烈富集F、B和As等矿化剂元素,因此,碱长花岗斑岩是最有成矿远景的岩体。  相似文献   
8.
跨越中缅边境的金腊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包括南腊和金厂两处铅锌银矿床, 大地构造上处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 勐统-耿马-西盟元古宙-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带南段.通过对容矿围岩、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和矿石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矿石硫、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结论如下: (1) 与同类岩石相比, 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普遍富集Pb、Zn、Cu、Au、Sn、W等成矿元素, 其中钾长花岗斑岩与Pb-Zn-Ag矿化关系最密切. (2) 铅同位素表明, 矽卡岩型致密块状矿石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 皆低于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 意味着形成于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石相对形成于远离岩体的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含有更低的放射性成因铅. (3) 铅-锌-银矿化主要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矽卡岩化成矿期和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前者主要形成铅-锌-铜(金) 矿化, 后者主要形成铅-锌-银矿化; 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又可划分为两个成矿阶段: 中温成矿阶段(200~290℃) 和低温成矿阶段(140~200℃), 前者主要形成交代充填型硅化角砾岩矿体, 后者主要形成层间破碎带充填型硅化矿体. (4) 金腊铅锌矿床、保山-镇康地块某些铅锌矿床和昌宁-孟连火山岩带的铅锌矿床, 虽然产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却具有类似的特征, 而且矿化皆与喜马拉雅期侵位的花岗岩密切相关.这表明: 虽然上述矿床产出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成矿皆与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活动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璩继立  许英姿 《岩土力学》2006,27(2):313-316
基于龙东路-世纪公园站区间隧道现场实测资料,对由盾构施工引起的沉降槽的形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绘出埋深不同的沉降槽的实测形状;再利用数学拟合方法对沉降槽的形状、影响范围、宽度系数及最大沉降量出现的位置进行的研究,指出它们均与隧道的埋深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用统计学的方法给出隧道埋深与最大沉降量以及沉降槽宽度系数与隧道埋深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对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和电离层发电机两种效应进行了模式计算,并对所得的一些耦合现象作了综合讨论.结果表明,在中低纬和赤道区的电离层和地磁研究中必须考虑磁层-电离层耦合效应向中低纬区的穿透和屏蔽;潮汐发电机效应对极光区(电导率增高时)的作用也值得重视.这两效应的特征和相对重要性随磁暴的发展阶段而异,在高低纬区也各不相同,但都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此外,弱磁扰对中低纬电离层形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