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8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views of geographic software in this article: DEMO-GRAPHICS: WORLD POPULATIONS AND PROJECTIONS. ESP GAUSS. CEMODEL S. Damus LIMDEP. William H. Greene MICROSTAT 4.1 OTIS PCIPS. (Personal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 H.J. Meyers and R. Bernstein.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RATS) SPSS/PC+ URBAN DATA MANAGEMENT SOFTWARE (UDMS)  相似文献   
2.
在土壤水分蒸散量测量仪器研制中,首次在蒸渗计的原状土柱与反滤层接触部分安装了自动补(抽)水设备,使土桶内原状土柱与大田内的土壤水分保持一致。提出了传感器的参数选用原则和蒸渗计标定方法。经过安装和标定使用,GQZ—Z1蒸渗计的精度达到设计和观测0.1mm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农田蒸散量的观测精度,其测定值能很好地反映植物在短时段内的蒸散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省伏期降水量资料,用Z指数法划分山东伏期旱涝等级,评定伏期极端旱涝年,并与山东省全年、夏季降水的演变进行比较,发现伏期降水的阶段性特点比较明显,而干旱化趋势不明显,存在10年和2~3年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4.
强震前的地磁异常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武军  余素荣  丁鉴海 《地震》2006,26(4):52-58
震前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和相位上的变化, 文中利用我国50多个地磁台多年的资料, 重点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和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 发现玛尼地震和九江地震以及大多数中强地震前, 全国地磁台站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出现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异常特征, 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第41天的前后4天, 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结果显示, 在玛尼7.5级地震和江西九江5.7级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区域性Z分量日变化幅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发现Z分量低点时间的小波变换结果曲线(α=6)明显地随节气而变化;对地磁Z分量低点时间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 EOF分解和 Z指数对广西前汛期 (4~ 6月 )降水进行型态分布及旱涝等级的划分 ,研究旱涝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 ,并对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广西前汛期降水的一致性较好 ;6 0年代和 90年代为旱涝多发年代 ,70年代以涝为主要特征 ,80年代以旱为主要特征。影响广西前汛期降水的环流因子主要有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北半球极涡、印缅槽及副热带高压 ;中低纬太平洋海区对广西前汛期降水多少的影响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航放异常矩形反演使用的理论Z量板进行了水泥板模型验证,解决了在航放实测条件下难以验证以及如何消除验证模型对γ射线的等效空气吸收系数与空气本身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的影响等问题。验证结果表明,该量板是正确的,可用的。  相似文献   
8.
Since 1979 the repeated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s of geomagnetic total intensity and vertical component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ten years in the geomagetic network which is located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Three earthquakes aboveM s 5.0 occurred during the decade, and some seismomagne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omalies of the vertical geomagnetic component can’t be observed untill some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M s>5.0) in this area. In this paper it is suggested that a densely distributed network for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may catch seismomagnetic anomalies and thus improve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geomagnetic measurements of the mid — or — low latitude location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80–87, 1991. This study is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9.
近55年来中国10大水文区域干旱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1951—2005年我国62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对我国10大水文区的干旱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55年来,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干旱范围趋于扩大,其中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扩大的趋势更明显,西北诸河流域的干旱范围明显缩小,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南诸河区以及东南诸河干旱范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各流域都有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干旱范围变化的年际间振幅较大,西南诸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年际间振幅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开始干旱范围扩大迅速,进入21世纪后又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线性变化趋势、阶段变化特征分析,预计到21世纪初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西北诸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干旱范围趋于缩小,降水可能增多,东南诸河和珠江流域干旱范围趋于扩大,降水可能减少,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The time and spatial feature of the regional seismicity triggered by the Hyogo-Ken Nanbu, Japan, M=7.2 earthquake on January 17,1995, was studied. The concerned region is about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in length and breadth surrounding the epicenter (33°~37°N, 133°~138°E). It is divided into 16 subregions. The seismicity of these subregions from January of 1976 to June of 1996 has been analyzed. It is showed that,①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eismicity changes in 10 subregions triggered by the Hyogo-Ken Nanbu, Japan, M=7.2 earthquake on January 17, 1995. These changes passed a Z statistic test exceeding 0.95 confidence level and the greatest epicenter distance of these subregions was 280 km;②seismicity changes were triggered within 1~5 days in three subregions near the main shock while in other subregions the seismicity changes were triggered within several ten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③ the greatest triggered event is 5.4, which is about the same size as the greatest aftershock;④the regional stress change resulted from the main shock may be the triggered mechanism of the regional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