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 11月 1日 ,在山西大同—阳高一带发生了 Ms5 .6地震。山西离石地震台依据该台地倾斜观测出现的异常 ,震前对这次地震作了较好的短临地震预报 ,为了探讨单台地震预报的方法 ,在该次短临预报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差分法、滤波法、矢量法、形态分析法对观测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处理 ,发现该台地倾斜震前异常反映较好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指出 ,这对山西的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4个单位所观测到的重力异常变化资料,在叙述重力异常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此次地震的重力前兆特征。并结合形变资料、地震构造资料讨论了重力场的变化,得出这些变化可能与地震构造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大同镇川堡井水位阶变与地震关系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大同镇川堡井1988年6月~1991年12月原始记录曲线的水位阶变资料,认为该井水位阶变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的蠕动,也反映了两次大同—阳高地震前应力应变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献[1]给出的用井水位资料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方法和井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反演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应力场的零值线穿过震中区,地震前,震中区周围应力场发生转向,由正应力区变为负应力区,同时正应力的量值逐渐增大。地震发生后应力场呈缓慢变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小震群资料,用组合模式理论[1]对本区的小震群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989年10月18日在本区发生的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利用震前小震群资料得出的预报震中与实际震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通过震群与外因相关性的分析,对发震时间的预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Utilizing theories of minerageny and prospecting mineralogy,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attitude, morphotyp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etallic minerals of pyrite, gold, chalcopyrite, galena and sphalerite, non-metallic minerals of quartz, carbonate, dolomite and rutile in the Puziwan gold deposit. The study shows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The mineral assemblage is complex and the species of sulfide are abundant with occurrences of sulfosalt minerals. (2) The composition in the minerals is complex and there rich micro elements, including As, Sb, Bi, Se, Te, Au, Ag, Cu, Pb, Zn, and Cr, Ni, V. The typ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elements and their specific value suggest that gold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hallow magmatic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the mixture of abundant rising alkali magmatic water originating from the mantle or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descending acid atmospheric water. (3) Ankerite, Fe-rich sphalerite, granular Ti-rich rutil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which indicate great denudation depths, high mineralization temperature. The deposit is found in the middle and shallow positions of the porphyry series. The deep layers are not favorable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4) Copper minerals are rich in the ores and sulfides have high content of copper, suggesting possible porphyry-type Cu (Au) mineralization in deep positions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形变异常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地震的震例总结中,共收集了23项形变异常,经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又发现了13项。经过进一步总结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表明形变异常在震前具有多样性,震源区出现了闭锁现象。中期趋势异常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短临异常反映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异常的空间分布是震源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志辉  楚全芝 《地震地质》1998,20(2):77-178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虽然相距不远,但在地震活动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同-阳高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都与北东或北西向这组共轭构造一致;张北-尚义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则与近南北或近东西向这组共轭构造平行。产生这种方向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构造条件的差异以及附加应力场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意义重大。将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多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建立了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目标层的集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成性指标对准则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作用,构建了若干个集成指标模型、3个准则层指标模型,以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形成了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体系,实现了模型在网格单元的运算。研究结果反映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和渐变性,克服了以行政区域为分析单元的突变性。以山西省阳高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应技术方法进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所建立模型和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大同—阳高 1989年 6 .1级地震的震例总结中 (张肇诚 .中国震例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 0 0 0 ) ,共收集了 2 7项地下流体异常 ,经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 ,又发现了 2 0项。以这些异常为样本 ,研究了异常场的形态组合、空间展布与时间演变等特征 ,指出水位动态异常以下降型为主 ,水化异常以上升型为主 ,异常呈条带分布 ,是场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