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鱼虱病病原──南海鱼虱,新种Caligusnanhaiensisnsp.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对南海鱼虱与相似种C.seriolaeYamaguti,1936和C.tanagoYamaguti,1939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2.
融合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Mon-linear Model,DLNM)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控制新冠疫情影响、节假日效应、星期效应、长期趋势以及大气污染因子等因素基础上,探究了2018—2020年南京市日最高气温与当地支气管类、心血管类疾病就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包括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支气管类疾病,冬季为高风险期,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中短期累积作用下,气温越低危险性越大;长期累积作用下,10 ℃左右的危险性最大;高温累积效应不显著,30 ℃左右滞后效应显著。对于心血管类疾病,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11~12 ℃左右影响的累积效应和持续性最强;高温的滞后效应显著,温度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患病风险会快速增加,日最高气温32 ℃左右的暴露累积风险最大。针对这两类疾病,当日最高气温在22~24 ℃范围内,属于人体最舒适温度。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遗产地承德避暑山庄内有大量的砂岩文物。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很多砂岩文物发生了严重的风化病害,亟须保护。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避暑山庄砂岩文物的风化病害主要为开裂、剥落、粉化、生物寄生等。通过室内测试,得出了该砂岩的矿物学、岩石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砂岩的风化机理,认为钙质胶结物的溶解、干湿交替和盐分结晶膨胀是造成该砂岩粉化、剥落风化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为该砂岩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和杀菌剂 ,以传统含氯制剂 (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 )作为对照 ,比较其在治疗欧洲鳗细菌性疾病及改善养殖水质方面的显著特性 ,其作用活性与环境 (如 p H、温度、氨及有机物 )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二氧化氯 (Cl O2 )对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挠杆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能迅速治愈欧洲鳗的赤鳍病和肝肾病 ,且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 ,水中生化需氧量比对照组下降 10 %~ 30 % ,化学耗氧量下降 5% ,溶氧量提高 8%~ 10 %。当二氧化氯体积分数为 8m L/m3时 ,其杀菌率均高达 90 %以上 ,为氯制剂的 1.8倍 ,且活性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明洋  刘彦随  蒋宁 《地理学报》2019,74(8):1576-1589
乡村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乡村衰败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破解乡村病问题。现有乡村研究主要关注乡村单一系统、乡村转型或乡村特定问题的研究,对乡村系统自身、乡村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及其驱动乡村发展逻辑的研究则显匮乏。基于黄淮海地区县域数据,选取乡村人—地—业3个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刻画了乡村内部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对人—地—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① 黄淮海地区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4条明显的高值轴带,且乡村系统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② 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但大部分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③ 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同关系可分为低协调水平—土地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和高协调水平—人业发展引领型3种类型,其中产业在黄淮海地区乡村协调发展中至关重要。④ 乡村人—地—业的协调发展可有效激活“四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理解乡村系统自身、破解乡村问题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出现和暴发流行,给社会、经济及人群健康提出巨大的挑战,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问题。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提早发现、迅速采用有效应对举措,是防止病毒蔓延扩散的重要环节。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传染病的控制、预防、预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移动GIS(Mobile GIS)作为GIS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卫生部门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本文以COVID-19防控为例,重点介绍了移动GIS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日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太阳活动对人类流行性疾病的影响。根据云南地区自建国以来的15种流行性疾病每年人数的资料,对每种疾病人数的相对比率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对应作图比较,并求其相关系数。考察结果为:猩红热、疟疾、炭疽、百日咳、白喉、流感、乙脑、痢疾、麻疹、脊髓灰质炎、姜片虫病、肝炎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明确,伤寒、斑疹伤寒和流脑与太阳活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A Network Model for Dispersion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pread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through a population is an intrinsic spatial and temporal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dividual‐base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model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in the disease transmission. The framework specifies a network model structure and six associated parameters. These parameters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nodes, the properties of links, and the topology of the network. Through this model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parameters, this framework allows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screte individuals, individualized interactions, and interaction patterns in a network of human contact. The explicit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mobility of individuals in particular facilitates the modeling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diseas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加之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广大民众追求舒适环境进行旅居康养的需求逐年提高,气候康养产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产业。本文基于人体舒适度,概括了国内外气候量化表征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不同舒适度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利弊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康养理念,康养气候资源及其康养效应,以及康养地的适宜性评价进行了梳理,展望了相关学科研究及产业发展动向,旨在促进气象医学发展,为加快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