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round motion estimation during the Kashmir earthquake of 8th October 2005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 this article, analytic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ground motion during the 8 October 2005, Kashmir earthquak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values at several stations in the epicentral region have been estimated by empirical analytical source mechanism models. As an alternate analysis, PGA estimates have also been obtained using the stochastic finite fault seismological model. The estimated PGA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from damage values. A PGA contour map in the near-source region is provided. It is found that very near to the epicenter, PGA would have reached more than 1 g.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empirical analytical model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estimate ground motion due to rupture of active faults.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前人关于水温垂直结构计算、模拟和预报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海面吸收辐射和透射辐射、地形、风、海流、界面摩擦及其引起的混合作用的强温跃层三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运行的驱动量仅为风和气温场资料,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原地区1500年-2000年所有19次M≥6级地震后空间图像的分析,初步认为M≥6级地震发生后平均63年内,在距原震中平均176km内无M≥5级地震发生,全部19次震例均呈现出内部减震效应,而在其外围出现地震增强的活动图像特征,增震效应对应率为72%。这种强震后的减(增)震效应,不仅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而且对1年尺度以上的地震趋势预测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The small Central American republic of El Salvador has experienced, on average, on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per decade during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e latest events occurred on 13 January and 13 February 2001, with magnitudes Mw 7.7 and 6.6, respectively. The two events, which were of different tectonic origin, follow the patterns of the seismicity of the region although neither event has a known precedent i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terms of size and location. The earthquakes caused damage to thousands of traditionally built houses and triggered hundreds of landslides, which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fatalities. The earthquakes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rends of increasing seismic risk in El Salvador due to rapid population expansion in areas of high shaking and landslide hazard, exacerbated by deforestation and uncontrolled urbanisation.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required for the control of land use and building practice are very weak and present a major obstacle to risk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北部至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 4 .0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得出其特征为异常增强—异常平静—信号地震的结论 ,认为该区某些 4 .0级地震活动似可作为某些中强地震的前兆地震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要介绍了强震仪主要技术参数、强震台网计算机系统及强震记录情况。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大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条件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周缘是我国的主要强震区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场变异带和地壳陡变带,前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强震的发生与它们有密切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强震往往发生在地球物理场变异带和地壳陡变带等值线由密集变为舒缓或斜坡带上,这可为地震地点的预测、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参数的确定,提供基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赵洪声 《华南地震》1997,17(1):34-38
论述了在1995~1996年云南地区发生的孟连西南7.3级,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3次强烈地震的孕育过程中,近源区中小地震的异常增频特点和临震前大气压力的突变共性,并据此提出,强震的发生乃是地壳内外力涨落地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震调制比法、动态空区法、震群链式活动轨迹交汇法和短期震中迁移带交汇法这4种地震活动时空图像动态监测方法,结合震源模式中震源和其它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调整单元、调整层、深浅构造之间的差异性对若干震例进行研究,发现应用不同时段多个异常区边界或空区边界或条带交汇可求得未来强震的位置。交汇法使地震的预报范围大大缩小,这对防震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交汇法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基础,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只要异常边界比较正确,采用的又是动态监测方法,这种预测强震位置的思路和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前兆场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10.
梅世蓉 《内陆地震》1997,11(2):97-102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联系这个地区的强震震源分布、剖析强震孕良,发生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源强震与中原强震的震源均位于地壳或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纵向非均匀性较明显的地区,且位于相应层内的高速扰动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中,从而有力一证明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