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ransverse secondary circulations involving surface convergence, observed in a well-mixed estuary in North Wales, are made visible by the collection of surface material along an axial line which extends continuously for many kilometres through the estuary. The circulation and axial convergence, however, are seen only during the flood phase of the tide and no similar behaviour has been observed during the ebb phase.Convergent circulations in the estuary are associated with small but steady transverse density gradients in the cross-section, produced by non-uniform adve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gradient through the channel. A diagnostic model, using measured mean distributions of cross-sectional density, indicates surface transverse velocities (~0.1 ms?1)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the estuary. The model further predicts appreciable transverse divergent currents at a fractional depth of 0.75: a prediction which has been tested in the estuary using a vertical array of accurately resolving current direction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2.
较详细地研究了无规取向、无吸收椭球体粒子的T-矩阵收敛问题。首先,简要概括了nmax的3种收敛方案和它们的基本特性。然后,应用1993年提出的数学收敛方法(M-方法)和1998年提出和物理收敛方法(P-方法)研究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椭球粒子收敛精度对粒子的尺度参数,纵横比以及椭球体的种类(例如,长/扁椭球)有很强的依赖性。当粒子的尺度参数不太大时,甚至在极端纵横比的条件下,P-收敛方案优于M-收敛方案。  相似文献   
3.
关于非球形粒子光散射的T-矩阵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无规取向轴对称非球形粒子光散射的T-矩阵数值方法。然后,进一步研究了T-矩阵计算的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无规取向无吸收非线形散射物体的物理收敛方法,我们研究了椭球粒子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我们的数值方法和T-矩阵计算程序是有效的, 收敛精度与粒子的尺度和形状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的物理收敛速度优于NASA Mishchenko的数学收敛速序。  相似文献   
4.
提要 本文详细讨论了一种三维重力位场快速正反演方法。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算法作了行之有效的改进,通过对反演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各种理论模型试算,得出保证迭代反演稳定收敛的准则,编制出可在微型机IBM—PC上运行的人机对话式自动正反演程序。本文还对各种不均质模型进行了模似计算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双层界面构造研究,揭示出了储油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The spatial extent of ion cyclotron waves at Io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requiring a multistep acceleration and transport process: exospheric ions are accelerated outward (relative to Jupiter) due to the corotation electric field, neutralized due to charge exchange in the surrounding exosphere, and then reionized after traveling far across magnetic field lines, at which point they generate the waves.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particles away from Io are sensitive to the location of their initial ioniz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st neutrals produced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constraints on the possible structure and nature of the Io exosphere. While a rapid onset of cyclotron waves at a specific location around Io can be modeled with a single, point-source region of ions, such as might occur over a volcano, the regional extent of the waves suggests multiple or distributed sources.  相似文献   
6.
7.
作者研究三维变系数抛物方程 Douglas交替方向隐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采用 H1能量估计方法 ,证明格式按离散 H1范数是绝对稳定的 ,并且收敛阶为 O(Δ t2 + h2 )  相似文献   
8.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7,24(3):40-45
利用气象海洋数据资料和卫星遥感图片,分析研究了2005年第16号热带气旋"韦森特"(VICENTE)的特征,从最先的初始扰动到自身环流的分裂发展重组过程,以至当时周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发现该热带气旋活动过程具有很多特性。对其移动过程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只要存在合适距离等一定有利的条件,弱的两个涡旋之间完全可以发生强的作用力,高空辐散场的抽气作用对气旋的发展有极好的作用,所得的结论可对今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在珠江口伶仃洋的观测资料,对比国外有关河口锋的定义,归纳了伶仃洋内几种锋的现象,计有潮侵锋、岬角锋及湖水退急时的浅滩锋等。解释了锋生的原因与潮汐进退,特别与随潮入侵的咸水关系。文中也探讨了这些锋对沉积环境的影响,认为它是陆架水入侵河口地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积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分离入射波与反射波的解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永学  彭静萍等 《海洋工程》2003,21(1):42-46,52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解析方法(AM)。利用两点处的 波高信息,运用Hilbert变换得到波浪信号在复域内的解析表达式,不需要计算合成波高和相位差即可实现信号的分离。根据分离结果,可以精确地估计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幅值以及反射系数等参数,能够获得入射波与反射波之间的相位信息,并且可方便地用于不规则波的分离。文中通过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实验对AM法进行了检验,所得的结果与实际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