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和岩心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构造发育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为目的展开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晚期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由浅至深大致经历了碱性—酸性—酸性碱性交替(局部碱性较强)—碱性—弱碱性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的成岩演化和储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伶仃洋滩槽变化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GIS和遥感技术,计算分析了20a来珠江口伶仃洋滩槽演变特点,阐明了其变化原因和后果,并以此提醒人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规范岸区开发行为,以利于珠江三角洲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喀什凹陷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盛富  曾耀明 《新疆地质》2007,25(3):302-306
运用构造地质学与现代水成铀矿理论,分析喀什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喀什凹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次扩张拗陷和被动挤压上隆的构造演化过程,为砂岩型铀成矿创造了条件,并决定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改造与保存.晚三叠—中侏罗世扩张拗陷,沉积巨厚含煤碎屑岩建造,形成初始铀源;晚侏罗世挤压上隆,沿山前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早白垩—渐新世快速沉降,沉积巨厚层陆相与海相碎屑岩,使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得以保存;渐新世以来大规模上隆,沿山前快速剥蚀,破坏了早期的铀矿化,铀元素重新分配.表明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在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中不甚发育,或者说不可能形成较大的层间氧化带或铀矿床,而下白垩统则形成了与油气次生还原作用有关的铀矿床,如巴什布拉克矿床.  相似文献   
4.
吕金波  刘增利 《城市地质》2011,6(3):22-27,39
圣莲山地质公园为房山北部大石河上游一个小型完整的岩溶盆地,地质构造属于百花山向斜的南翼。遣景岩石从下至上依次为,寒武纪张夏组鲕粒灰岩、炒米店组条带状石灰岩和奥陶纪石灰岩。遣貌构追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印支运动的南北向挤压形成响山背斜;燕山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形成神牛岭和翠屏峰两个方向的岩溶墙;新构遣运动的8次抬升,形成穿洞(通风洞)、孤峰(莲子峰)、脚洞(圣米石塘),房山地貌(笔架山)、岩溶夷平面(晾马台)、北西向岩溶墙(翠屏峰)、北东向岩溶墙(神牛岭),溶洞(隐仙洞)岩溶地貌景观。穿洞为北京西山最高的岩溶洞穴,孤峰为残存的新近纪峰林地貌,圣米石塘为孤峰脚洞,笔架山为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晾马台为中更新世形成的岩溶夷平面,翠屏峰和神牛岭为晚更新世形成的岩溶墙,隐仙洞为全新世形成的岩溶洞穴。  相似文献   
5.
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与港口功能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安筱鹏  韩增林 《热带地理》2001,21(3):276-281
综合物流是现代社会对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要求实现运输的全球化、信息化、高效化和门对门,综合物流因此也改变了传统的运输组织体系。港口作为综合物流时代连接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的重要节点,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综合物流也加快了港口功能的演变,现代港口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最后论述了如何加快我国物流体系及集装箱港口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地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要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演化和环境方面研究中的几个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疆主要尾闾湖演变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亚洲中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貌轮廓均以山盆体系为特征,所有封闭性盆地中都发育有尾闾湖。晚第三纪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和右旋挤压,将板内构造激活并以冲断、走滑方式将早第三纪晚期准平原化的大部分山地和相关地段再次抬升,形成了现代亚洲中部的山盆体系,同时导致了湖盆的形成演化和湖泊的变迁。湖盆演化包括湖盆联合、分解、迁移和变形等。湖泊不仅随湖盆的构造演化而变迁,而且构造对水系的调控也直接影响湖泊的物理、化学、水文和生态特性。亚洲中部尾闾湖在新构造作用下的演变具有区域同步性和地域差异性。许多尾闾湖,如艾丁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都明显受活动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凤  张铭 《气象科学》2008,28(5):480-487
利用1958-1997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南海夏季风爆发日为临界日,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全球平均环流和扰动环流的演变.结果显示,季风爆发前后气候平均场的环流形势是完全不同的,且这一变化是全球性的.从扰动场的演变看,伴随季风的爆发,扰动环流的变化不仅是全球的,而且具有突发性.分析还指出了南海西南季风的来源和三支越赤道气流的作用,特别是南半球环流的变化以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年来珠江口伶仃洋滩槽变化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珠江源远流长,流域广大 ,它是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总称。全长2214km的西江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经珠海市磨刀门流入南海 ,是中国第三大河 ,也是珠江的主要排洪干道。珠江口伶仃洋主要接受来自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河水,主要是其四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来水 ,它们总共占了珠江总径流量的53.4%。但仅就西、北江而言 ,则有62.1%的洪峰径流经由这四大口门流入伶仃洋 ,分别占珠江总径流量的18.5 % ,17.3% ,6.4 % ,11.2%[[11]]。。另另外外 ,,在在八八大大分分流流水水道道中中 ,,泄泄出出径径…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区中强地震前后环境应力场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P波初动半周期和地震震级资料测定环境应力值的方法,利用广西台网30多年地震观测记录资料,测算了广西及其邻区大量中、小地震震源处的相对剪切应力强度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广西地区8个中强地震序列主震前后环境应力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