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绿豆岩"是降落沉积的火山灰经古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多为黏土类的岩石,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地层间,是良好的区域性等时标志层。研究绿豆岩的成岩年代对进一步了解其成岩机制和时代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铜梁地区"绿豆岩"中的碎屑锆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LA-ICPMS定年工作。观察发现本次绿豆岩中挑选的碎屑锆石晶型较完整,具环带结构,U、Th含量普遍较高,为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206)Pb/~(238)Pb年龄峰值集中分布在245.86±0.98 Ma和277.6±3.8 Ma。绿豆岩分布在雷口坡组的底部,因此获得的245.86 Ma年龄数据,代表了重庆铜梁地区雷口坡组底部随火山灰进入沉积盆地的锆石的年龄,该年龄值与贵州、广西等地凝灰岩中锆石的年龄相近,故认为在大约246 Ma存在区域性火山喷发事件。较老的锆石应为早期火成岩经风化作用,锆石被带入盆地沉积的结果,其中在277 Ma年处存在一个小的峰值,推断二叠纪中期存在一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PDM系统中人员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了PDM的概念及其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PDM系统中的人员管理模型的组织、角色、权限模型及其建模方法,并给出了这种模型在基于B/S结构的PDM系统设计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4.
了解迁徙路线和迁徙前后活动规律对候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2-3月,在鄱阳湖对20只豆雁(Anser fabalis)佩戴了卫星跟踪器,研究了鄱阳湖豆雁越冬种群的迁徙路线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最早的个体在3月12日开始北迁,较晚的个体4月25日北迁,截至6月20日仍有部分个体没有迁徙.豆雁卫星追踪时间为60.5±15.6天(n=19),迁徙距离为1349.5±1004.9 km (n=18),迁徙时间为34.7±16.1天(n=18),停歇地的数量为6±3(n=18).豆雁的春季迁徙路线可以分为东线和中线两部分,东线经过我国安徽、江苏、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进入俄罗斯;中线经过我国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进入蒙古.豆雁在30°~40°N之间较少做长时间的停留,而在40°~50°N之间会做2.7±1.1次(n=9)较长时间的停歇,每次停歇长达12.7±7.2天(n=24),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是豆雁重要的中途停歇地.豆雁日间的活动量显著高于夜间,迁徙前期的活动量显著高于迁徙期,迁徙前期在8:00-9:00和18:00-19:00两个时段为活动高峰,迁徙期每天7:00-8:00和18:00-19:00两个时段为活动高峰.在不同环境温度区内豆雁的活动距离存在显著差异(n=8827,df=9,P=0.000),在0~5℃时的平均活动距离最大,为4.9±14.4 km/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