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其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自愿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均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经动脉造影证实后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有患者于术后1~3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腹痛、发热、少量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持续4~6天后大多数可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复查子宫与瘤体体积,术后随访患者血红蛋白、LH和HSH水平,多个时间点的重复测量资料首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子宫与瘤体体积均缩小,随着UAE时间延长,子宫及瘤体体积均进行性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术后3、6、12个月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术前、术后3、6、12个月LH、FS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UAE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且术后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上肢动脉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上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阻塞性患者行16排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3例上肢CTA中,有9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侧肱动脉完全闭塞,1例右侧腋动脉动脉瘤,其中8例经DSA证实。结论16排CT上肢血管成像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州市天河路的案例分析,借助交通标准化和规模效益原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手段,尝试重新设计运量大、速度快、时效强的快速城市公共交通干线网络,提出建设广州城市一路一线快速公交网络模式的构想。认为一路一线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既利于公交车辆的统一调配,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也便于按需发车,缩短等车时间,使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通过对123例病人同时进行3DMTTOF(三维磁化传递对时间飞逝法)和3DPC(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2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3DMTTOF及3DTOF(三维时间飞逝法)、脑血管成像,将它们对未稍小血管,颈外动脉,静脉显示程度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了3DMTTOF法较普通3DTOF法及3DPC法在大脑中动脉岛叶分支、大脑后动脉的顶枕支,距状裂支的显示程度上优越,而且对静脉窦的抑制,颈外动脉及皮层静脉的抑制方面均优于后两者,并对在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了探讨。提示3DMTTOF对小的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小动脉瘤的诊断方面较3DPC优越。3DPC法对较大的动静脉畸形显示较好,对近年用于临床的MTTOF法血管成像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这是一项新的磁化递抑制技术,应用于MRA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16排螺旋CT下肢低剂量造影剂血管成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6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下肢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66例下肢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造影剂量:150 ml,120ml 和8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下肢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结果:下肢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动脉内的造影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l6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造影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