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5篇
  免费   1175篇
  国内免费   1340篇
测绘学   541篇
大气科学   1390篇
地球物理   1242篇
地质学   2413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61篇
自然地理   54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高原隆升的非线性动态有限元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建立分析模型,采用3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仿真板块速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该地区地壳岩石的等效应力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仿真得到的速度场与1998年GPS观测的速度场吻合良好;与过去一贯的假设相反,计算结果反映出地壳应力场不是静态的,而是此起彼伏,不断变化的,应力值最大且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在克什米尔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与地震多发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2.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3.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4.
林志 《国土资源》2006,(1):40-43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玛多县境是黄河源区的主要片区,这里因处于三江源区青藏高原腹地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寒多风干旱的气候,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20年来,由于大气环境的逐渐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如草原开发和过牧等因素,玛多县境内黄河河段、湖泊、湿地及草  相似文献   
5.
本书采撷了著名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地理学、冰川学、地貌学等领域学术著作的精品,共29篇。论文大致反映了李先生关于高山冻原与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探讨、冰川地貌与沉积相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季风三角”理论、黄河阶地和黄河起源,黄土系列与地文明、青藏运动、西部开发研究和其他重要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Approach to Mountain Hazards in Tibet,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ibet i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boundary of China. I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highest and the youngest plateau in the world. Owing to complicated geology, Neo-tectonic movements, geomorphology, climate and plateau environment, various mountain hazards, such as debris flow, flash flood, landslide, collapse, snow avalanche and snow drif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Jinsha River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Nu River and the Lancang River in the east, and the Yarlungzangbo River, the Pumqu River and the Poiqu River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of Tibet.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mountain hazards in Tibet is about 589,000 km^2, 49.3% of its total territory. In comparison to other mountain regions in China, mountain hazards in Tibet break out unexpectedly with tremendously large scale and endanger the traffic lines, cities and towns, farmland, grassland,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make more dangers to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such as Nepal, India, Myanmar and Bhutan. To mitigate mountain hazard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uch a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nhancing joint studies, hazards mitigation planning, hazards warning and forecasting, controlling the most disastrous hazards and forbidding unreasonable human exploring activities in mountain areas.  相似文献   
7.
应用GPS观测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地球模型推导了地面位移场速率与地壳内任意点应力场变化的边界积分关系,同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01年观测的GPS资料对观测区地壳深度为5 km和25 km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主应力变化主要集中在祁连山断裂、海原断裂等,在1920~1954年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震级为7.0~8.5级强震的断裂附近,并具有主应力变化沿断层走向分布、最大剪应力沿断层走向交替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在视察河南地调院西藏那曲工作站时,称赞该院为“我国地质大调查队伍的一支劲旅、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对该院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的范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炳元 《地理研究》1987,6(3):57-64
青藏高原确切的范围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巨构造地貌特征,提出以高原面及其海拔高度为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依据,对青藏高原具体范围特别是东、东南的边界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