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李廷桓 《海洋与湖沼》1991,22(6):583-589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旁侧声纳系统的技术性能;论述了关于海底声纳图像的镶嵌方法;讨论了影响声纳镶嵌图质量的若干问题;还通过区域性海底地貌研究,局部场地调查,搜寻海底目标等实际例证来阐明声纳镶嵌图的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大范围卫星影像彩色镶嵌图的制作流程.对于大范围卫星影像彩色镶嵌图制作的技术难点(去云、拼接、调色),文章进行了重点介绍并提出技术解决办法.利用MODIS卫星数据制作了两幅全国彩色影像镶嵌图:一幅为红波段(B1)、绿波段(B4)和蓝波段(B3)构成的真彩色合成影像:一幅为红波段(B1).近红外波段(B2)和蓝波段(B3)构成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两幅影像色彩精美,信息量丰富.  相似文献   
4.
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技术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平 《测绘通报》2003,(10):28-30
介绍数字正射影像的基本原理、影像镶嵌及其关键技术,以福州市淮安测区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为例阐述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了实际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4个陆块和中央、西北、东北、西南、东南5个造山区(带).中朝陆块的形成源于古元古代期间发生的古大陆裂解;扬子、塔里木和敦煌陆块的形成源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古大陆裂解.西北造山区的形成源于古生代晚期洋盆关闭、大陆碰撞并叠加新生代陆内再造山;东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包括古生代碰撞造山及中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中央造山带至三叠纪大陆碰撞才最后形成并叠加有新生代再造山;东南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次造山作用;西南造山带主要是中-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产物.这些单元都具有“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构造演化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中期-古新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构造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其中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地壳形成演化与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古太平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5个动力学体制有关,相应地可以归结为古亚洲、古特提斯、古太平洋、特提斯和太平洋5个造山域.正是这些多阶段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及多个构造体制的叠加,形成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7.
8.
初始接缝线网络是影像镶嵌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遥感影像处理中,它的生成质量对后续接缝线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初始接缝网络线生成方法,它将影像有效区域的重叠拓扑以比特数组的形式进行了封装,并分别赋给了点、线、面这些平面几何要素。一方面,这有助于挖掘影像重叠区之间的空间联系,便于计算接缝线连接的优先关系,使得接缝线的生成不再受制于重叠区域的具体形状,而仅考虑影像的重叠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缝生成的鲁棒性。另一方面,基于比特运算的高效性也使该方法在接缝线生产效率上体现出优势。与顾及重叠的面Voronoi图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在接缝线生成的鲁棒性和效率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贾雪  刘超  徐炜  赵兴旺 《测绘科学》2019,44(4):124-129,181
针对传统测量方式在建筑物的保护中,存在工作量大、容易对建筑物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该文结合现代测量手段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利用镶嵌法进行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的研究思路。基于点云数据获取、处理与三维建模的理论,以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学本部"红楼"为例,实现了对"红楼"点云数据的拼接、合并、降噪等处理工作,并结合中海达HD_3LS_SCENE软件与3D Max软件各自的优势进行了"红楼"真三维模型的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据的处理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精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