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烃气测量是油气化探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应用的烃气测量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测量土壤中游离烃气如K—V指纹法、吸附丝法、物上气法及直接取土壤气测量法等。此类方法由于需特殊设备及壤气测量方法本身固有的缺陷,目前还未得到普遍应用,另一类为土壤吸附烃气法即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酸解烃气法、此法在多数油气田上取得好效果,但也有相当多的地区如黄土、荒漠及水网发育等特殊景观区效果不好或不显著。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烃气测量法──土壤相态烃测量法。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只选择性提取由油气藏渗漏过程中保存在运移通道围岩及近地表土壤各种次生矿物结构中以"穴居"态存在的轻烃组分。"穴居"态烃为累积性的指标,不受外界温度、修水等的影响,保存较牢固,测定结果稳定。相态烃法避免了酸解烃法存在的生物成因烃、矿物同生烃及碳酸盐的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指标的信噪比,突出了应有的异常。本方法已在黄土厚覆盖区两个已知油气田和一个风成沙覆盖的断裂发育油田上试验获得成功,结果表明相态烃法优于酸解烃法。  相似文献   
2.
盐山-庆云地区具多凸多凹、地质条件复杂、多向供油(气)的特点。油气化探异常发育不平衡,具有成带分布、局部富集的特征。西部主要的轻烃(CH4)异常强,东部则是重烃(C2H6、C3H8)异常最发育,由西向东轻烃逐渐下降,重烃不断增加,非烃指标(Hg、△C)异常与重烃异常基本相拟,Ks、Fe^2 异常规律不明显。根据烃类指标的分带性,轻、重烃异常规律和富集特征划分为气显示带,油显示带和油气显示带。中部地区的即油气显示带是油气最有远景的地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30余个气样分析资料,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对百色第三系残留型盆地浅层生物气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这些浅层气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一般占90%以上。甲烷和烷烃含量有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主要在50%~100%和0~50%之间,取决于热成因气混入生物气的比例。所研究浅层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碳同位素很轻,甲烷的δ13C值主要变化在55‰~-75‰范围。按照分子和碳同位素组成及轻烃参数,该盆地浅层气可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纯生物气、生物气-热成因气混合气和原油菌解气。它们在时空上呈规律性分布,与邻…  相似文献   
4.
川西坳陷陆相领域气藏分布具有叠合性和广覆性特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基于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侏罗系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1 052个天然气样品,研究天然气组分、天然气轻烃和碳同位素组成,明确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分析气源对比和运移条件,揭示川西坳陷叠覆型油气区复杂天然气藏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叠覆型油气区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质量分数为65.36%~98.47%,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分布在-39.41‰~-27.10‰之间。由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向须家河组五段(须五段),天然气甲烷质量分数降低,甲烷碳同位素减轻;自须五段向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甲烷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增重。研究区主要为热解成因气,其中深层须四段、须五段和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为煤型气,深层须二段天然气是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类型。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五段和须四段,下侏罗统在部分地区有贡献,在马井—什邡地区受断层沟通作用影响,须三段也有一定贡献。须四段和须二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三段、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综合论述大安寨组凝析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储层高度致密化的原因,并根据凝析油轻烃C_4—C_7的族组成、庚烷值与异庚烷值、轻烃指纹化合物对比,结合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分析了本组气藏的气源及其受外源影响的可能性。认为,油气不仅来自本组的源岩,而且有其深部香溪群油气的明显混入。此外,本文还初步分析了某些气井在开采过程中,凝析油轻烃含量与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江西九江城门山铜多金属矿床土壤轻烃找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华  龚敏  龚鹏  熊燃  赵波  曾键年  马振东 《地质通报》2010,29(7):1056-1061
在开展城门山矿区新一轮的深部外围找矿过程中,传统的化探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工作在城门山矿区内蚀变矿化石英斑岩、矿区外围石英砂岩上方发育的土壤垂直剖面和1线、9线、J0线土壤测线中开展了系统的轻烃测量,尝试利用土壤轻烃异常示踪下伏的矿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除甲烷(C1)外,土壤轻烃(C2、C3、C4、C5)都能很好地示踪下伏的矿化信息,在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上方显示低值区,与土壤Hg气、磁化率高值形成镶嵌结构。通过对硫化物矿体上覆土壤的有机烃组分相关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可提出预测下伏矿体的评价指标,也有助于了解有机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赋存状态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三元地球化学示踪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形成-成藏过程示踪地球化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在时间和空间范畴内重塑天然气运聚过程. 为有效反演复杂的成藏过程, 在前人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和气源对比指标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稳定同位素的母质继承效应、同位素热力学分馏效应、稀有气体同位素的放射性年代积累效应、幔源挥发分继承效应和轻烃化合物的有机分子继承效应及其形成过程的热动力分馏效应等基本原理, 建立了天然气稳定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轻烃化合物完整的三元地球化学示踪体系. 多种赋承内涵信息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有机联系, 可以相互印证、相互衔接, 择需优先, 综合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反映天然气来源, 母质沉积环境、源岩的演化、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以及改造过程. 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去探讨高效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Mango轻烃参数在塔里木原油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Mango稳态催化动力学轻烃成因模式所得到的参数可作为塔里木盆地原油分类的有效指标。不同成因原油之间K2[P3/(P2+N2)]值有明显的变化,在海相油中其平均值(0.20~0.23)较低,陆相油中(0.29~0.36)较高,表明该参数与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沉积环境性质有关。N16/N15和(N16+N15)/(P2+P3+N2)等不同结构类型轻烃化合物的比值能区分海、陆原油。不同成因原油的C7轻烃组成反映出不同的碳环优势(RP),海相原油轻烃富含二甲基环戊烷(5RP),而陆相原油以甲基环已烷占优势(6RP)。  相似文献   
9.
定量求取原油的成熟度是目前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Mango发现4个C7的异构化合物相对组成有显著的不变性,提出了稳态催化轻烃成因模式。据该模式的2,4-/2,3-二甲基戊烷比值是一项纯温度参数,Bement和Mango等建立了该轻烃温度参数与埋深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用于原油生成温度计算,为定量研究原油成熟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塔中地区为例,计算了原油的Mango参数,得到原油K1平均为1.06,在Mango给出的相对稳定范围。应用原油生成温度公式计算的原油生成温度为120~129℃,折算镜质组反射率R。=0.88%~0.90%,与新藿烷成熟度参数反映的成熟度特征相一致,说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轻烃分类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205个原油样品的色谱分析研究,应用其轻烃的组分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湖相油(B)和煤成油(C)三大类。海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五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海相原油(A)具五环优势;陆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陆相原油(B,C)具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应用正庚烷值与异庚烷值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陆相油(B+C)两大类。海相油(A)沿脂肪族干酪根曲线分布,陆相油(B+C)大多沿芳香族干酪根曲线分布。对于同类烃源岩,随着埋深和压力不断增加,烃源岩中干酪根自由体积将不断减小,对六环优势抑制最大,对五环优势抑制较大,对三环优势抑制较小,对直接裂解抑制最小,导致其生成的原油中正庚值和异庚烷值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