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24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谈UASB反应器的改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厌氧反应器的发展沿革、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介绍了第 1代、第 2代和第 3代厌氧反应器的特点及应用状况。分析了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对比了 EGSB、IC反应器与 UASB反应器的结构特征 ,提出并验证了改良 UASB反应器。结果显示 ,改良 UASB反应器有利于提高负荷和设备开发。  相似文献   
2.
海洋中大多数区域的海流,特别是流速较强的海流,其性质以地转流为主。所以,海流流速流向的变化与海面的横流坡度,亦即横流两侧的水位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百多年前,Peslin(1872)首先将地转方程应用于墨西哥湾流上。后来,Dietrich(1946)引用丹麦灯船上所进行的海流观测结果和卡特加特海峡两侧岛上的水位观测结果,证实了地转方程的实用意义。 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作者应用流速和横流水位差的这一关系,探讨了世界大洋和海峡等处海流的变动规律。例如,Montgomery(1938,1941),Hela(1952),Stommel(1953)及Wunsch等(1969)讨论了佛罗里达海流和湾流的季节变化与水位的关系;森安茂松(Moriyasu, 1961)和二谷颖男(1973)等讨论了水位与黑潮海况以及流速流量的关系;Wyrtki(1973, 1974a, 1974b)研究了西太平洋赤道流、赤道逆流流速流量的季节变化和海流两侧岛屿的水位差的关系。还有Sok-U Yi(1970)研究了朝鲜海峡中水位与对马暖流表层流速季节变化的关系;ΓaлepKИЧ等(1962)也曾讨论了爪哇海水位与流速的关系。 关于我国的台湾海峡,Wyrtki(1957,1961) 曾给出了台湾海峡表层流速的季节变化曲线,并将流速与高雄-澳门断面的水位差作了比较,绘制了两者的相关图。 现在,几乎普遍地认为:沿岸和岛屿上所进行的水位观测,可为研究海流变动规律提供方便、准确和连续的资料,是监视海流变动最合适的途径之一。 本文应用手头所有的资料,一方面从多年平均情况来讨论台湾海峡表层月平均流速与两岸月平均水位差的关系;另一方面以各年各月情况为例,来分析两岸水位差与海峡西岸水位的关系,供研究台湾海峡海流趋势预报方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射线声学和简正波声学的角度,概述了海洋声层析的基本理论,包括射线走时反演、简正波走时反演、简正波相位反演和简正波水平折射层析。海洋声层析以反演海水温度和流速为基础。还总结了声层析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逆方法最优解确定九州近海流速、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以南海域的调查研究,过去已有不少报道[1~3].众所周知,东海黑潮、西太平洋水和九州沿岸水在九州附近海域交汇,近年来,这里一直是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4]的重点海区之一这些工作显示,日本以南海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黑潮路径的大弯曲及其伴生的大冷水团和黑潮两侧中尸度涡的消长过程等等,同时表明确定该海区的流速、流量是探讨以上特征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往多数作者是采用动力计算方法来确定黑潮相对流速、流量.大家知道,动力计算在不同的参考零面下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在黑潮强流区表现得尤为明显[5].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流速分解模型应用于作为超浅海风暴潮的渤海风潮,并讨论了变湍粘性系数的确定。作为一个初步的,但较为成功的数值试验例子,描述了实际风场作用下的渤海风潮,比较了变湍粘性系数模型与常湍粘性系数模型的计算结果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简述了循环水槽的结构和技术指标,论述了循环水槽的技术指标能满足检定RCM4安德第流计流速传感器的技术要求。检定资料的采集和检定数据的处理方法,最后对使用中的RCM4海流计流速传感器检定和循环水槽的性能改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北赤道流延伸而来的黑潮,起源于我国台湾省的东南海域。当黑潮沿着台湾岛东岸北上时,它的主轴通过苏澳-与那国岛断面,自北太平洋进入我国东海,成为我国东、黄海海流系统的“大动脉”。显然,黑潮的流速结构及其变化,对东、黄海水文特征的分布、变化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特别是旱涝现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而欲研究黑潮的上述问题,取苏澳-与那国岛断面作为探讨的核心是很合适的,因为这个断面不仅离黑潮源地较近,而且位于黑潮进入东海首当其冲的关键性区域。 关于黑潮在这一断面上海洋水文状态的变化情况,日本学者须田晥次(K.Suda,1937-1938)曾作过广泛的研究,他主要分析了黑潮源地区域标量场(温、盐、密度等)的逐月变化特征。本文拟引用须田当年所列举的温、盐度资料,来研究黑潮的流速结构(主要是流速分布和输送量)及其季节变化,并结合现有的海面风应力资料,试图对黑潮输送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原因作一初步的探讨,并作为进一步研究黑潮变动规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底部浮泥表层推移速度分布的ADCP—GPS估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DCP对底跟踪走航观测的流速数据中包含水体底部浮泥、底沙运动信息,对比GPS定位方法算出的水体流速数据可以分离出浮泥相对于GPS定位的运动信号,从而达到对底质推移观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