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9篇
海洋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将92 例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复方益肝宁胶囊及维生素C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指标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胁肋部刺痛或钝痛、胁肋下痞块、胸脘部痞满、厌油腻纳呆)积分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6%(44/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GGT、CHE、TG和TC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可以促进肝功能的修复,降低血脂,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胸部创伤X线-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临床资料完整的50例胸部创伤进行了X线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着重讨论了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创伤的CT征象。作者观察到X线检查在反映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时优于CT扫描,而对X线未能发现的肺轻度挫伤、出血、少量气胸、心包积液、膈疝等,CT能做出明确诊断;还发现X线片所见到的脊柱旁长条状“纵膈气肿”实为脊柱旁的气胸影象。对X线检出的胸部阴影不能定性的,CT能区别为肺挫伤、肺血肿、肺囊肿、胸壁血肿等病变,为临床提供了较平片更加准确的放射诊断。对合并肝、脾、肾、肠等腹部脏器破裂的复合伤及骨盆、脊椎骨折等也可快速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股骨颈疝窝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CT检查确诊的125例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5例中发生于右侧股骨颈51例,左侧33例,双侧同时发生41例;单发72例,多发53例,共计218个病灶,包括右侧121个、左侧97个.98%的病灶位于股骨头基底及股骨颈近端前外象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见环形硬化边为100%,见裂隙样骨质缺损占39.4%.病灶最大径0.3~3.0 cm,最大径<1.0cm占83.9%,≥1.0cm为16.1%.病灶表现软组织、液体、脂肪密度者分别为17.9%、10.5%、17.9%.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观察,除个别病灶轻度增大外,其余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发现与确诊本病较普通X线平片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DR、MSCT在创伤性膈肌破裂(TDR)诊断中的价值,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影像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两年间经DR、MSCT诊断并且手术确诊25例TDR患者的影像资料。由2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以发现横隔异常升高、隔肌中断缺损、膈肌活动度、“颈圈征”、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及疝囊内容物为诊断依据;并与手术结果对照计算DR、MSCT在诊断TDR的准确率。结果:25例患者中DR、MSCT轴位在显示横隔异常升高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隔肌中断缺损、疝囊内容物与手术结果均具有较好一致性,准确率100%。与手术结果相比MSCT轴位在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准确率20%、隔肌中断缺损准确率48%、颈圈征准确率55.56%、疝囊内容物准确率55.56%。与手术结果相比MSCT后处理技术在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准确率92%、颈圈征77.78%。DR在膈肌活动度、疝囊内容物上有一定价值,与手术结果相比准确率分别为52%和24%,在隔肌中断缺损、颈圈征、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存在一定局限性。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TDR具有较高准确率,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和最佳的手术方案,应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在腹内疝(IA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63例行腹部增强扫描IAH患者,其中22例为腹内疝伴绞窄性肠梗阻,41例为腹内疝伴非绞窄性肠梗阻,将不同后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组;MPR+曲面重组(CPR)组,根据咖啡豆征/假肿瘤征、鸟嘴征、肠系膜漩涡征/缆绳征、同心圆征等征象,对IAH的定位、定性作出判断,分析结果。结果:十二指肠旁疝3例、Winslow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2例、肠粘连束带型腹内疝57例,MPR+MIP组准确率(80.95%),MPR+CPR组准确率(76.19%),两组在IAH类型诊断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漩涡征/缆绳征及同心圆征结果中,MPR+MIP组(58.73%和26.98%)均高于MPR+CPR组(49.21%和12.7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PR+MIP组合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对IAH作出诊断,因而可在IAH影像诊断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启膈化瘀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6 例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纳入本研究,给予启膈化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30%(42/46);主要临床证候(吞咽困难、呕吐痰涎、消瘦乏力、胸背疼痛、声音嘶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膈化瘀汤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杨倩教授治疗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经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及营养状况,但常见胸骨后疼痛、异物感及呕吐等术后并发症。杨教授认为本病属于“噎膈”范畴,治疗宜以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应用启膈散加减化裁,并佐以滋阴润燥药物,以达润燥解郁、化痰降逆之效,可进一步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促进免疫调节,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外伤性膈肌破裂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手术提供有效影像诊断依据。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3年1月两年中经手术救治的15例膈肌破裂的影像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腹的平片检查和腹部螺旋CT检查,均能清楚显示膈肌破裂的位置,破裂口大小,膈疝形成及疝囊内容物等,其中CT能显示膈肌中断、膈肌挛缩等特征性征象。结论:膈肌破裂的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平片,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