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桔梗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桔梗有效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使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候选靶点,利用Cytoscape-v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R软件分析靶基因的GO功能,使用DAVID数据库分析KEGG通路。结果:桔梗治疗PH的有效化合物包含木犀草素、金合欢素、菠菜甾醇及顺式-二氢槲皮素,相关潜在靶点涉及PTGS1、PTGS2、HSP90AA1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预测靶点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生长增殖等生物过程及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情况、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潜在基因主要集中在白细胞介素-1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结论:桔梗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促血管舒张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机制发挥治疗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段式对比剂注射结合团注跟踪技术在肺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因怀疑肺栓塞行肺动脉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为试验组,使用两段式对比剂注射结合团注跟踪技术的方法。兴趣区(ROI)置于肺动脉主干,设定阈值为100 HU。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注射顺序:(1)对比剂10 mL;(2)生理盐水30 mL;(3)对比剂20 mL;(4)生理盐水30 mL,注射流率均为5 mL/s。跟踪肺动脉主干CT值,达到设定阈值后延迟10 s开始扫描。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先注射对比剂10 mL+生理盐水30 mL测量肺动脉主干达峰时间,再注射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30 mL,以达峰时间+1 s作为延迟时间扫描。测量两组图像肺动脉、肺静脉、锁骨下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并对两组图像肺动脉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进行评分。两组图像血管CT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肺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评分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试验组左肺动脉、右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宝石CT对冠脉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宝石CTA数据,测量支架内腔的实际直径,比较支架内腔CT值与邻近血管腔CT值的差异。结果:共60枚支架,均显示清晰、无术后狭窄。当支架实际内腔直径≥2 mm时,支架内腔CT值测量稳定性较好,支架内腔CT值与邻近血管腔CT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支架内腔直径<2 mm时,支架内腔CT值测量稳定性差、测量不准确,但是仍能部分观察支架内腔情况。结论:宝石CT冠脉CTA成像,对冠脉支架内腔直径≥2 mm者诊断较理想,对支架内腔直径<2 mm者仍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谱CT对急性肺栓塞诊断及肺血流灌注变化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43例怀疑急性肺栓塞的影像资料,所有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能谱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图像在工作站重建肺动脉血管图像及碘基物质图。观察并记录肺动脉栓子的位置、数目;分析碘基物质图中肺内血流灌注降低区的位置及数目,并测量肺内血流灌注降低区的碘基值及CT值,同时测量同层面或邻近层面正常肺实质的碘基值及CT值。混合能量图像与最佳单能量图像对栓子检出的数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血流灌注减低区与正常区域碘基值、CT值比较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采用混合能量图像观察发现栓子256个,其中中心型栓子(肺动脉主干、肺叶栓子)22个,外周型(肺段、肺亚段栓子)234个;完全闭塞型栓子58个,非完全闭塞型栓子198个。采用最佳单能量图像观察发现栓子273个,其中中心型栓子(肺动脉主干、肺叶栓子)22个,外周型(肺段、肺亚段栓子)251个;完全闭塞型栓子74个,非完全闭塞型栓子199个。最佳单能量图像在诊断外周型及完全闭塞型栓子较混合能量图像能增加检出数量,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血流灌注减低区42处,血流灌注减低区((2.70±1.81)100μg/mm3、(-829±45.94)HU)与正常区域肺野((17.78±3.29)100μg/mm3、(-741±34.34)HU)碘基值、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能谱CT对肺栓塞能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碘基物质图能够评价肺血流灌注变化,为评估肺栓塞病情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不同BMI患者腹部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腹部CTA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按照BMI进一步分组:A1组与B1组:BMI<24kg/m2为正常或偏瘦;A2组与B2组:24kg/m2 ≤ BMI<28kg/m2为超重或偏胖患者;A3组与B3组:BMI ≥ 28kg/m2为肥胖患者。A组(常规剂量组)的扫描方案为120kV,对比剂浓度370mgI/mL,采用FBP法重建;B组(低剂量组)的扫描方案为100kV,对比剂浓度270mgI/mL,采用SAFIRE法(strength 3)重建。对比剂用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4.0mL/s,追加生理盐水20mL。采取团注追踪法,兴趣区(ROI)定在降主动脉,阈值设为100HU,达到阈值后延迟2s开始扫描。图像质量采取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方法。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各组患者腹主动脉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等的CT值与CNR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辐照剂量方面,双低组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患者CNR与BMI呈负相关,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双低剂量联合迭代技术进行腹部CTA检查,图像质量与常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可用于临床诊断,且降低了辐照剂量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hilips Brilliance iCT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监测阈值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需行头颈部CT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分别行不同的注射扫描方案:A组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40 m L,监测阈值150 HU;B组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40 mL,监测阈值90 HU;两组注射速率均以5.0 mL/s,均监测主动脉弓。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目测法)和客观评价(分别测量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的CT值)来进行图像质量分析。结果:①主观评价A、B两组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B组明显减少上腔静脉对比剂残留;②A、B两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B两组各部位测量的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40 m L对比剂配合主动脉弓90 HU的监测阈值的方法,虽然图像CT值比较有差异,但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对比剂用量,减少了上腔静脉对比剂的残留,降低了过敏反应的发生及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双源CT探讨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入明胶海绵制造急性肺动脉栓塞(PE)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2只,按栓塞后检查时间分为2h、1d、3d和7d组)与对照组(n=2只)。实验组22只采用经耳缘静脉快速注射明胶海绵栓子制成急性PE模型,栓塞前后均行CTPA及肺灌注检查,检查结束后全部处死。对照组2只新西兰兔经耳缘静脉注入等渗盐水后立即处死。全部行病理检查。结果:22只实验组新西兰兔制模成功20只,其中有2只分别因为栓塞过量和麻醉过量而未取得数据,模型制备成功率为90%。以肺叶为单位,在CT图像上分析100个肺叶影像表现,可见栓塞后2h组对应的肺叶纹理稀疏12叶;1d及3d组对应肺叶呈磨玻璃改变22叶;7d组对应肺叶实变3叶。DEPI均呈现低灌注。病理检查发现:2h组相应肺组织呈鲜红色,未见结构破坏及肺泡渗出;1d组对应肺组织呈水肿、淤血、出血及炎细胞浸润改变;3d组部分肺组织轻度梗死,对应肺组织呈深红色,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细胞浸润;7d组肺泡腔被渗出物填充,对应肺组织呈暗红色,实变坏死。实验组共发现3只新西兰兔肺动脉管腔内含明胶海绵。结论:经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明胶海绵制作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功率较高,是肺栓塞影像学研究较容易制作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蛭石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和吸附性及层间域的可膨胀性,对新疆尉犁蛭石矿的金云母-蛭石样品采用不同用量的季铵盐进行微波插层处理及插层后样品的乙醇溶液醇洗处理,并对处理后样品一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XRD分析,考察了插层剂用量和乙醇溶液浓度对CTA+/蛭石插层复合物最大底面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的最大底面间距随着CTAB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层间的排布模式也随用量的增加,发生由单层倾斜→双层倾斜的规律性转化。插层处理后的样品采用浓度为97%的乙醇溶液醇洗后,蛭石最大底面间距由5.08~4.35 nm减少至4 nm左右,季铵盐阳离子在层间全为单层倾斜排布;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蛭石最大底面间距为4.69 nm的样品进行醇洗,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蛭石最大底面间距降低,并在浓度为60%时达到稳定值4.00 nm,随后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不再发生变化。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层间域中以单层倾斜排布,倾斜角为53°±时最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CTA)探讨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间的潜在关系。方法 从笔者医院2016年1~5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和100例左前降支斑块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搭桥术后复查、心肌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除外)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2名医生共同确定。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57.54±8.38岁。100例左前降支斑块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为41~86岁,平均年龄62.08±13.94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探讨其与左前降支斑块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正常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41.25°~112.14°,平均夹角69.45°±18.71°,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54.14°~128.12°,平均夹角85.65°±15.96°,两组比较,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大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 双源CTA可以无创、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左前降支斑块病变,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对左前降支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联合低管电压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行主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根据对比剂碘浓度及管电压分为A、B两组(n=40),A组根据对比剂碘浓度及注射速率分A1组和A2组(n=20)。A1组,注射300 mgI/mL北陆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4 mL/s,管电压100 kV;A2组,注射300 mgI/mL北陆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3.5 m L/s,管电压100 k V。B组,注射350 mgI/mL北陆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3.5 m L/s、管电压120 k V。其他扫描参数,注射对比剂容量,重建方式,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一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的辐射剂量、主观及客观评价图像质量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比较,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图像质量上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NR优于A组均达到诊断要求,测量主动脉各段的CT值均>300 HU;A组与B组辐射剂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有效辐射剂量(ED)降低了17.73%;在对比剂碘含量上A组比B组减少了14.29%。结论:注射300 mgI/mL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3.5 m L/s联合低管电压(100 kV)在主动脉CTA检查中取得了满意的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了精准诊断依据,不仅降低了辐射剂量,还降低了碘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