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卫星天线控制系统中天线旋转定位控制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红外遥控器的信号;检测前面板上的按键信号;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根据所得信号作出相应的动作。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地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地块与中朝地台其它地区相同时代地层的古地磁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晚二叠世以来,中朝地台经历了从低纬度(19°左右)向中纬度的北移过程,并伴有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地台北移10°(1000km)左右,而方位基本未变;中三叠世—中侏罗世主要发生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而北向位移不明显,这一旋转可能与杨子地台和中朝地台碰撞拼合有关,或者说是印支运动在该地区的反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块已基本和现代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揭示地层和古地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缺少较长尺度的第四纪海陆变迁及环境演变的深入探讨,深达423m的海安县基岩标J9孔为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心,总结其沉积特征,认为岩心可明显地划分为6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地层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0~200m为布容正极性世,200~334m为松山负极性世,334m以下为高斯正极性世。综合分析岩心沉积特征并参考古地磁测试结果对地层进行了初步划分,认为:0~39m为全新世地层,39~153m为晚更新世地层,153~200m为中更新世地层,200-334m为早更新世地层,之下为新近纪地层。地层中存在晚更新世晚期特征的硬粘土标志层,指示本地不是冰后期古河谷的发育地。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三水组、大 山组、古新统莘庄组及始新统 心组、宝月组的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运动是该区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顺时针旋转盆地拉张发育,这时针旋转盆地挤压衰亡,发育的程度与旋转角度有关;(2)始新世该区旋转方向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道时针旋转,对应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方向的改变,说明三水盆地的形成发育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密切相关;(3)三水盆地所在的华南地块从晚白垩世至始新世在纬向上不存在明显的运动,一直停留在略低于现今纬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旋转填充床碳化反应器碳化技术制备链形、纺锤形、球形、立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汕尾市100kW波力电站空气透平与气室匹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贤光 《海洋工程》2005,23(1):53-61
根据用1/15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试验获得气室的Δ Pi- Q、ηA- Q、 NA- Q特性,以及用300mm透平模型,在1000mm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进行试验获得的对称翼透平、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和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的CP-、ηT-特性,进行了气室与三种空气透平的匹配设计。表明在设计波况下,采用1.02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50.43%;采用0.97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46.66%;采用0.975m的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33.66%;采用1.45m对称翼透平时,ηT·ηA仅为29.9%。并对四种不同匹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向量随机过程分解模型对旋转谱作出物理解释;此外,还修改了线性振荡度的定义,导出了极化度、线性振荡度和旋转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它们与总相干、同相相干、异相相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旋转主分量分析及最大熵谱检验方法,对1950~1979年间COADS全球月平均海表水温资料间隔10个经、纬度网格点的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前19项旋转主分量的高荷载中心区域,大多与大尺度洋流及海气相互作用的海温关键区相对应;其中前16项高荷载中心区,都集中在热带和北半球海域;各高荷载区海温异常指数的时间演变特点是:在热带海洋以Ei Nino周期为主;在北太平洋及南半球海域,主要表现为两年以内、时间尺度不等的准周期性振荡;而北大西洋30年来持续降温占据优势,与60年代气候跃变的对应关系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潮流旋转中的倒转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流的变化性较潮位要复杂得多。尽管人们多年来一直对它进行观测和研究,但潮流中的许多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正确的解释。潮流旋转中的“倒转现象”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倒转现象,就是潮流的旋转方向在一段时间里逆着原来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而旋转,然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旋转方向。这种现象在海洋里是经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