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3篇
  免费   1389篇
  国内免费   1360篇
测绘学   809篇
大气科学   1028篇
地球物理   1557篇
地质学   3809篇
海洋学   584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432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7篇
  1954年   17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从桐柏─大别山成矿带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与金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地球物理场及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区域金矿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常用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首先将观测资料按照观测历元不连续分成若干小弧段 ,然后利用差分法进行周跳探测 ,根据差分后周跳放大的特性判断周跳和野值 ,并确定其位置利用宽带组合和电离层组合的方法解算周跳大小。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德尔尼铜矿的成因存在着不同认识。从矿石组成和结构、构造来看,应属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矿石,矿床亦应属于含铜黄铁矿型矿床。但从其地质产状来看又与一般的黄铁矿型矿床大不相同,与一般的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也有较多差异。这就是本矿床类型独特之处。近年来通过工作又取得一些新资料,特别是超基性岩和矿石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本文在综合新老资料基础上,提出新看法,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上地幔,再就位于地壳浅部。其成因类型暂定为:“深部熔离—构造侵位矿床”。鉴于本矿床与一般块状硫化物矿床相比有其独特性,建议命名为“德尔尼型”。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应用了最新取得的“五统一”区域重力成果,并经过对浅表松散槽(如下辽河断陷,大岩体等)的密度亏损进行补偿改正后,求取了全省的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计算了莫氏面等深度图。在分析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特征和莫氏面起伏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辽宁深部构造的基本格局。从平面上探讨了深部构造与地形地势、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的关系,从剖面上剖析了辽宁省地壳分层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8.
9.
杭锦旗区块二叠系气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杭锦旗区块上古生界二叠系发育了多套近源陆相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存在着多套含气层砂体。储层具有中低孔低渗且纵横向非均质性较强等特征,致使气层需压裂改造后才具有一定产能。综合运用薄片、X衍射、压汞等实验资料及钻井测试成果,对气层的伤害、产能与探测半径和产能系数之间关系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气层易受外来侵入流体污染,压裂规模和解堵有效程度将制约着气层产能。因此,若要有效改造气层和提高天然气产能。必须针对本区二叠系气层特有的特征,研究和采用合理的钻井技术、压裂工艺保护气层和加大压裂规模、扩大其渗流面等气层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丽江高美古前期选址工作的基础上^[1-2],二期选址的望远镜地面高度的确定工作于2000年11月3日至2000年12月16日进行,采用30m铁塔的温度脉动测量装置,对6#选址观测点的近地面大气湍流进行反复多次测量,得到近地面不同高度(4-30m和8-22m)上每夜温度结构系数CT^2的平均值,对观测取得的资料作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得到高美古6#观测点的望远镜地面高度为13~1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